
宣講活動現(xiàn)場。記者 鄒家驊 攝
臺海網(wǎng)9月24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記者 李白蕾) 9月23日下午,一場不同尋常的宣講活動在福州工人文化宮舉行。宣講者是來自閩東北協(xié)同發(fā)展區(qū)的11位勞模,聽眾也多為勞模。勞模聽勞模講述“我和我的祖國共成長”故事,成為工會組織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特別禮物。
福州勞模輪番登臺
與直腸癌抗爭到底,將“鄭老師”和“共產黨員”作為伴隨自己一生的兩個稱呼,全國勞模、特級教師鄭捷來了;在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惡臭環(huán)境中堅持工作25年的重型特種機械操作手、全國勞模鄭貞良來了;一心一意為農民致富服務的市農科所專家、全國勞模陳雪金來了……他們身披綬帶、胸佩獎章,神采奕奕地坐在前排。雖然他們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此番宣講讓人們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了這些勞模,對他們更加肅然起敬。
當鄭貞良講起自己剛入行,被垃圾場的惡臭熏得連連干嘔的無奈和后悔時,人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勞模。“我和所有人一樣,也厭惡這種惡臭,但是再苦再累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做呀。因為身上臭,我只能遠離各種社交,常年在臭氣中勞作,我患上了鼻炎、胃病,但這是一份讓千家萬戶受益的工作,我還是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鄭師傅質樸的宣講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外地勞模故事同樣精彩
莆田市、南平市、寧德市、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的勞模們也登臺演講,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
全國農業(yè)先進工作者、省勞模、建陽區(qū)莒口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站長李榮正講述了他如何甘做百姓致富的勤務員,30多年幾乎訪遍了整個鎮(zhèn)所有養(yǎng)殖戶,騎壞了4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行程80多萬公里,成為莒口鎮(zhèn)養(yǎng)殖戶的“110”。
全國勞模、國網(wǎng)省電力公司周寧縣供電公司裝表接電班班長葉德奕講述了他志愿服務超6800小時,足跡遍布汶川、舟曲災區(qū)的動人故事。十多年來,他花在助學助困上10余萬元,本職工作中更是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隨時上門為客戶提供免費線路檢修服務。
全國司法行政系統(tǒng)勞模、仙游縣148法律服務所兼縣醫(y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林慶元講述他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000多件,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3億多元的故事。
部級勞模、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基層綜治戰(zhàn)線老兵張泉講述他從事政法綜治工作30周年,如何在守望平安中感悟成長。成績的背后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有的觀眾落淚了。
聆聽宣講收獲前進動力
聽眾席上,勞模們聽得認真。聆聽宣講,大家覺得受益匪淺。
市勞模、福州公交公司駕駛員潘鴻曉告訴記者,鄭捷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深深感染了他。“她身患重疾仍堅持站在三尺講臺,如今退休了,還是如此關注教育事業(yè),將‘鄭老師’和‘共產黨員’作為伴隨自己一生的兩個稱呼,她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我要向鄭捷老師學習,把公交事業(yè)干到老!”
全國勞模、臺江區(qū)環(huán)衛(wèi)處職工黃錦銓聽完鄭貞良的宣講,感慨地說:“我們是同行,他太不容易了!”黃錦銓說,垃圾場那種地方別人一分鐘都不愿意多待,但鄭貞良堅持下來了,而且干得這么好。“隨著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以后他面臨轉行,現(xiàn)在他就積極準備,認真學習固體廢棄物處理新技術。他對環(huán)衛(wèi)工作的熱愛值得我學習,聽他的宣講,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