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2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最近,小小的棗核導致82歲的林依伯回腸穿孔,幸虧及時做手術,他撿回一命。他后怕地說,喝紅棗粥再也不敢吞太快了。
“棗核尖銳的兩端已把林依伯的腸壁戳出了個洞,腸液都流到了腹腔。如果診斷或者手術不及時,他就可能因為這小小的紅棗核送命。”昨日,省級機關醫(yī)院外科主任醫(yī)師范春雄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替林依伯捏了把冷汗。
半個月前,林依伯右下腹部突然疼痛,有闌尾炎病史的他以為自己的闌尾炎又發(fā)作了。
在家屬的陪同下,他捂著肚子趕緊來到省級機關醫(yī)院急診科,嘴里嚷嚷著,“醫(yī)生,我肚子一陣陣刺痛!是不是闌尾炎又發(fā)作了?”
范春雄接診后,為林依伯安排了腹部CT檢查,發(fā)現老人右下腹部回腸腸腔內有一個高密度影,似棗核樣梭形異物,周圍腸壁水腫,不符合闌尾炎表現。
“老人家,您最近有吞過紅棗核么?”面對范春雄的再三追問,林依伯一臉茫然。“前天喝過一碗紅棗粥,但沒發(fā)現把棗核吞下去。是不是吞得太快了,沒注意到。”林依伯自述,由于牙齒脫落比較多,他吃東西沒怎么咀嚼,也不確定自己究竟有沒有吞下棗核。
經林依伯及其家屬同意后,范春雄決定做手術進行探查。探查林依伯的腹腔后,在場的醫(yī)護人員都驚呆了:是回腸穿孔,棗核尖銳的兩端把腸壁戳出了個洞!所幸手術后,老人轉危為安,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像這類棗核落肚后,卡在腸道或者肛門的患者,在臨床中遇見不少。”昨日,范春雄提醒:吃東西時,類似堅硬的核、骨頭等東西,最好先從食物中挑出,以免不慎誤食,造成損傷。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牙齒大多數已動搖或脫落,咀嚼困難,進食時應更加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