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建國,從2010年開始做這個手藝。我之所以會做這個行業(yè)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古舊物的鋦瓷。那天看到鋦過的碗時,我整個人都呆住了,這個碗也能鋦,鋦完了也不會漏,還能用這么多。反正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然后就去找一些類似的實物,找一些老藝人,找一些資料,就這樣慢慢開始進(jìn)入這個行業(yè) 。

陳建國:我們打這個鋦釘?shù)臅r候,都打壺壁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不能打透,打透就會漏水,我們都是把自己的手撐在壺壁底下。一方面,我們能感受到鋦釘孔在打洞的時候,那種震動,通過溫度感受到打多深;另一方面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做保障。

陳建國:很多器物之所以沒把它扔掉,它背后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故事。可能是父母親用過的 ,可能是家族的傳承。這些碎掉都覺得是對心靈的震撼,或者傷害是很大的。例如他和祖輩在一起喝茶,就是用這個紫砂壺,突然間沒了。他們往往是因為有這種情結(jié),因為有這種情感在,所以把這種殘片保留在那個地方,留個念想。 在接受這個活的時候其實是接受托付的過程,這不只是修復(fù)器物,還是修復(fù)情感的一段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