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算是最后做點貢獻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了目前居住在福州的郭老。郭老雖已白發(fā)蒼蒼,但交談時依然能對答如流。他說自己1956年參加工作,原是在福州十二中當老師,后轉為行政,1979年退休。
“我當了一輩子老師,沒什么遺產,就這么一副臭皮囊,捐給醫(yī)學院還有點用處?!惫险f,兩年前,他就萌生了捐贈遺體的想法,之后也向紅十字會做了咨詢。幾個月前,海都報刊登了一篇遺體捐贈的報道,他看了以后,更堅定了將遺體完整捐獻出去的想法?!叭嘶钪袃r值,希望能發(fā)揮最后一點余熱?!惫线€自我調侃道,自己很聰明,也很長壽,“捐出來用于研究一定對人類有好處”。
郭老說,他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與子女溝通捐獻遺體一事時,卻遭到兒子們的反對,只有女兒中立。郭老的子女希望父親去世火化后,按照傳統(tǒng)的風俗,與母親及祖輩合葬在一起。
郭老責怪自己子女思想太落伍,但子女的反對還是讓他挺煩惱,現(xiàn)在只好動員親朋好友勸說孩子們。
部門:家屬反對執(zhí)行就難
昨日,記者聯(lián)系上郭老最小的兒子小郭。他告訴記者,父親捐遺體是不可能的,“我們家族現(xiàn)在已四代同堂,沒人會同意父親的想法”。他認為,如果家人同意父親的做法,他們將無法面對親朋好友及輿論壓力。族人都覺得父親走后,應該火化后和母親葬在一起,“就算父親立了遺囑要捐獻遺體,我們也不會遵照遺囑?!?/P>
郭老自愿捐出遺體是否需要子女同意?對此福州市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胡曉強告訴記者,根據《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規(guī)定,如果市民要捐獻遺體,可與福州市紅十字會聯(lián)系辦理,只要本人簽署自愿書即可,不需子女簽字。不過,雖然有些老人愿意捐出遺體,然而身后事最后都是由家屬操辦,家屬不支持就無法執(zhí)行。
胡曉強說,目前福州市報名登記遺體和器官捐獻的有2600多例,實現(xiàn)捐獻270多例,其中25人的眼角膜,讓50多人重見光明。胡曉強說,這些數(shù)據跟其他先進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的原因是福建人傳統(tǒng)觀念太強,認為老人去世就是要入土為安。胡曉強建議老人們的子女要支持老人的愿望,“這不僅利人利己,而且能為醫(yī)學研究多做貢獻。”
□征集令
隨著觀念的改變,捐獻遺體的人越來越多,但其中遇到類似阻力的人也不少。你對老人和其家人的說法有什么看法,歡迎撥打海都熱線95060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