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親人離散最長達40年
11月23日下午,在南安眉山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32歲的小陳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與失散28年的親生父母相認。“兒子,我們好想你啊!”隔著屏幕,小陳的親生父母老李夫妻倆已泣不成聲,他們向兒子傾訴著這些年的尋子之路,詢問他如今的生活情況,場面溫馨感人。一場跨越28年、相距600多公里的尋親之路在南安警方和江西樂平警方的努力下畫上圓滿句號。
11月16日上午,在泉港公安分局,劉某夫婦終于等到了親生兒子叫的一聲“爸媽”,他們終于能以親生父母的身份,把分離30年的兒子抱在懷里……當天上午9點,泉港警方與貴州省貴陽市南明警方舉辦了一場認親儀式。儀式上,見到兒子的那一刻,劉某夫婦急步上前,與兒子激動相擁,失聲痛哭,多年來骨肉分離的痛苦與煎熬以及團聚的喜悅心情在這一刻傾瀉而出,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今年年初,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改革開放以來失蹤被拐兒童為重點的“團圓”行動。泉州市公安局精心統(tǒng)籌,細化工作方案,壓實責任,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今年以來,我市重新梳理失親父母數(shù)百對,核查來歷不明兒童、疑似被拐人員信息數(shù)萬條。截至目前,共找回改革開放以來失蹤被拐兒童(人員)405名,占全省近35%,幫助我市72對失親父母找回被拐子女,成效走在全省公安機關前列。
找回人員中,與親人離散時間跨度最長的40年,30年以上的102名,20年至30年以內(nèi)的185名,10年至20年以內(nèi)的82名,10年以下的36名。
營造全民反拐尋親氛圍
據(jù)介紹,為深入推進和組織開展好“團圓”行動,泉州警方注重從全面查找失蹤被拐兒童入手,加強對轄區(qū)涉拐案件的研判分析,特別是血樣生物檢材技術的研判比對。針對非親屬落戶兒童,以及民政部門福利院、救助機構(gòu)等公共場所發(fā)現(xiàn)的疑似被拐兒童,進行摸排采樣,錄入打拐系統(tǒng)比對。《泉州晚報》對“團圓”行動取得的成效進行了持續(xù)關注與報道。
齊心攻堅下,仍有部分歷史涉拐積案未破,對此,泉州警方進行全面梳理,通過逐案建檔、走訪了解、大數(shù)據(jù)資源挖掘等方式,積極尋求破案突破點。今年以來,累計破獲積案5起,抓獲涉拐逃犯12人。此外,警方還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宣傳手段,廣泛發(fā)動全社會參與“團圓”行動。同時,通過開展打拐宣傳、認親活動等方式,營造“人人參與、全民支持”的反拐尋親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共組織認親活動212場。
打拐成績固然令人欣慰,“團圓”行動仍然任重道遠。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相關負責人稱,警方將始終保持對拐賣兒童犯罪高壓嚴打態(tài)勢,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加強技術攻堅,接續(xù)偵查,回應離散家庭的期盼,讓天下無拐,保平安團圓。
提醒
尋親可免費采血比對
公安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走出的路多久多遠,“團圓”行動將照亮孩子回家的路。開展“團圓”行動,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警方提醒,我市各級公安機關深入貫徹“團圓”行動有序推進,目前,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已設立“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13個,無論是想找回失蹤孩子的父母還是想找回失散父母的孩子,不受戶籍和居住地限制,均可就近到免費采血點采血。同時,鼓勵廣大市民舉報涉拐賣兒童犯罪線索。舉報電話:泉州市公安局打拐辦0595-22180305。
公安機關也提醒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走失后,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失蹤兒童信息及照片,并采集血液樣本,由受理的公安機關將血液樣本送至本地公安機關DNA實驗室進行檢驗。DNA檢驗可以為尋找孩子增加一條有力途徑。(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林曉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