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鐵都督墓”為林賢與其夫人合葬墓
【二】 都督墓葬 規(guī)制極高
在今天的南安市康美鎮(zhèn)福鐵村內,有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福鐵都督墓”。據(jù)泉州學研究所原所長、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林氏委員會副會長林少川介紹,在這座古墓中長眠的,正是清初一品武將林賢及其夫人章氏。
福鐵都督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墓葬所處之地,人喚“鐵庭虎仔山”。在漫長的歲月之中,該墓葬不少石雕構件或遺失,或損毀,一座祭文亭及護厝亦先后遭拆除。慶幸的是,碑刻及其兩尊3米多高的石翁仲、一對石馬得以完整保存。“此墓葬最重要的構件基本都在。”泉州市文博研究員黃真真表示,福鐵都督墓是罕見的高規(guī)制古墓葬。浙江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林華東認為,福鐵都督墓是典型的清代官員墓葬,該墓葬對于研究復臺史跡及清代葬俗都具有非凡的意義。據(jù)悉,2006年,福鐵都督墓被列為福建省涉臺文物,編入國家文物檔案;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將其納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保護單位。
為重修該墓,多年前,由時任福建省政協(xié)委員的林少川、泉州市政協(xié)委員陳篤恒向省、市政協(xié)提案,廈門大學國學院院長陳支平組織編寫出版《清代林賢與臺海戰(zhàn)役研究》叢書,由此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林賢史跡管委會會長林榮登帶頭發(fā)動林氏族人捐款,歷經多年努力,終于完成修復工程。日前,福鐵都督墓(即林賢墓)修復竣工儀式在福鐵村舉行。至此,這座古墓葬方得以完整規(guī)制重光。
修復后的古墓再現(xiàn)了當年的氣派和威嚴。筆者在現(xiàn)場看到,古墓坐南朝北,為三合土構筑,平面呈“風”字形格局。墓碑分兩行刻“皇清海壇總兵、左都督、榮祿大夫加贈太子少保林公暨一品夫人章氏封塋”。該墓葬規(guī)制極高,共有五層遞升式墓坪。墓前兩側分立有石翁仲、石官馬、石虎、石羊等物,均成雙數(shù)。細觀那對石翁仲,高約3.3米,面部豐盈,全身甲胄,雙掌于胸前疊交,呈畢恭畢敬狀,雕琢十分精致,令人稱嘆。在墓的遠端,還立有兩根石望柱,彰顯著墓主的顯赫身份。
在福鐵都督墓附近新建的陵園山門牌坊上,立有一塊石匾,上書“欽賜”二字。翻閱史料不難發(fā)現(xiàn),林賢去世時,確為御賜祭葬。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稱:“(林賢)卒,贈太子少保,予祭葬。”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林賢卒于任所。消息傳至京師,康熙帝特旨追贈林賢太子少保。數(shù)年后,在林賢落葬“鐵庭虎子山”之時,又賜全錫帑金,御祭葬,并遣福建布政使司參政江皋諭祭林賢之靈。江皋宣讀《賜祭葬文》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恤死抱勤,國家之盛典。爾林賢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方冀遐邇,忽焉長逝,朕用悼焉,特頒祭葬,以慰幽魂。嗚呼!寵錫重壚,庶沐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榮……”字里行間亦可窺見康熙帝痛失愛將林賢的哀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