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成
王文成:97歲,黨齡72年
做紅色聲音傳播者 離休教師熱心公益
泉州網(wǎng)7月1日訊 (記者 許奕梅 王柏峰 文圖)“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見到97歲的王文成時,他正擲地有聲地吟唱著《團結就是力量》,中氣十足、聲音飽滿,往昔崢嶸歲月仿佛就在他眼前……
有72年黨齡的原中共地下黨員王文成,誕生于舊社會,成長于新中國。他支持地下革命工作,辦夜校為村民掃盲開智,傳唱革命“紅歌”鼓舞人心。他歷經(jīng)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崢嶸歲月,親眼見證祖國繁榮富強。如今年近百歲,王老依然每天堅持讀書看報,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自覺性,并起示范帶頭作用,熱心鄉(xiāng)村建設。王老說,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是終其一生的課程。
寒門苦讀終有成
投身革命光榮入黨
王文成出身貧苦農(nóng)家,兄弟八位,他排行老四。在那個艱苦年代,他心懷求學夢。“雖然條件艱苦,但我相信勤能補拙,終會學有所成。”王老回憶,少時的他發(fā)奮苦讀,小學一路“跳級”,只讀了三年就考入初中。那時糧食短缺,他用扁擔肩挑著一袋地瓜干,獨自走出山村,步行去惠安縣城求學。1946年,由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倡辦的廈門國立第一僑民師范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從報名的2000多名考生中只錄取124名,王文成被錄取公費就讀。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受愛國民主運動及進步思想影響,王文成心中革命的種子開始萌芽,1948年,他積極投身革命事業(yè),經(jīng)同學介紹加入中共地下黨。1949年6月2日,王老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廣辦夜校教育村民
締結良緣夫妻同心
1949年春,從廈門國立第一僑民師范學校畢業(yè)后,王文成回鄉(xiāng)從事教育工作。懷著一顆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赤誠之心,他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而在求學時期,他就利用寒暑假回到家鄉(xiāng),在洛陽鎮(zhèn)、東園鎮(zhèn)的多個鄉(xiāng)村發(fā)起辦民校倡議,為村民掃盲。
王老介紹,那時村民白天忙著務農(nóng),晚上才有時間接受教育,農(nóng)村婦女幾乎少有機會入學。他就籌集油燈,印發(fā)學習資料,開辦夜校點燈教學。
在教育群眾的同時,他也積極做紅色聲音的傳播者。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他為鄉(xiāng)民宣傳黨的政策和進步思想。“那時,我?guī)ьI鄉(xiāng)民們傳唱紅色革命歌曲,激昂的旋律振奮人心。”
在廣辦民校期間,王文成有幸結識了小自己11歲的妻子黃秀珍。“她聰慧好學,我對她一見鐘情。”1982年,王文成離休后堅持代課至1987年,之后在惠安縣教育局協(xié)助下,繼續(xù)為教育事業(yè)發(fā)揮余熱。而妻子此前也從事幼教工作,夫妻倆共同進步,全心為群眾服務。

王老每天堅持讀報
讀書看報求學不止
熱心公益身正為范
歷經(jīng)歲月洗禮,如今97歲的王老和86歲的妻子仍恩愛如初,相濡以沫。
王老一生勤儉,衣著樸素,居室簡陋,對物質淡泊的他始終以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堅持6點起床,洗漱就餐后就開始讀書看報,每天閱讀《參考消息》《泉州晚報》等多份報紙,時常關注家鄉(xiāng)發(fā)展。他說:“作為一名黨員,就是要多學習,時刻聽黨的聲音,學習黨的政策,學會了才能起示范帶頭作用。”王老還研讀泉州黨史等書籍,遇到感興趣的,就把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
他至今堅持每年提前交黨費,做合格守則的共產(chǎn)黨員;他心系家鄉(xiāng)發(fā)展,去年疫情期間兩次帶頭捐款捐物。王老夫妻倆育有三兒兩女,他總教導兒女要認真工作、正直做人,用心為民服務。
日前,臺商區(qū)洛陽鎮(zhèn)黨委啟動“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fā)工作,王老也光榮受勛。這是對他入黨初心永不改、一心永向黨的最高禮贊。從青絲少年到銀絲長者,王老始終銘記自己在黨旗下許下的諾言。能見證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光輝歷程,他感到無比光榮和驕傲。
(來源:泉州網(wǎng) 記者 陳玲紅 吳嘉曉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