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13日訊 據(jù)閩南網(wǎng)報道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跨海飛梁疊石成,曉風十里渡瑤瓊”……
說起泉州洛陽橋,多少文人墨客題詩作詞,頌贊這座全國首座跨海梁式石橋。泉州民間有云:站著像東西塔,躺著像洛陽橋,這句諺語足見泉州人對洛陽橋的偏愛之情。而今,千年洛陽橋仍雄屹于泉州洛陽江畔,成為世界橋梁建筑發(fā)展史上一座豐碑。首創(chuàng)“筏形基礎(chǔ)““種蠣固基”和“浮運架梁”等先進的建橋技術(shù),仍被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們、游客嘆為觀止。
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被茅以升稱為“中國古代橋梁的狀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書石匾“海內(nèi)第一橋”至今仍高懸橋的中亭。

洛陽橋橫臥洛陽江畔
一座橋 驚艷泉州千年
日前,記者踏訪泉州洛陽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的保護碑赫然在目。枝繁葉茂的大榕樹指引下,古石橋橫臥洛陽江面,錯落有致的石板從橋南伸向橋北。走上橋面,鞋跟在長長的條石輕敲,敲開了泉州宋元以來的歷史長河。宋朝保留至今的長長海石,顏色偏深且厚實,“洛橋琴聲”的韻律似在耳邊回蕩。這座被譽為“海內(nèi)第一橋”的洛陽橋,疊加了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全國首座梁式跨海石橋
視野寬闊的洛陽江面,漫步其間,匆忙的腳步也放慢,人也豁然開朗。余暉灑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舉目遠眺,白鷺掠過,留下翩翩身影。洛陽橋橋南橋北各有兩尊宋代石雕的護橋?qū)④姡麄冾^戴盔帽,身穿鍇甲,手執(zhí)長劍,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堅守崗位守護這座古橋。不管是藝術(shù)文物還是石碑石刻,都令人嘆為觀止。 隨行的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吳藝娟稱,橋上還保存有6座宋代石塔,其中一座塔上刻有“月光菩薩 己亥歲造”等字。中亭立有十幾方有關(guān)洛陽橋的碑刻和“萬古安瀾”等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橋南有蔡襄祠,立有令人叫絕的《萬安橋記》石碑……

1988年1月13日,洛陽橋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中國“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橋上的石將軍
慕名而來的游客如織,紛紛留影發(fā)圈。還有那弄潮兒,邊賞這橋邊現(xiàn)場直播,分享這座千年古橋的傳奇造橋技藝。而洛陽橋猶如一位老者,靜臥洛陽江畔,看潮起潮落,見證世代變遷、繁華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