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7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 5萬多枚1元硬幣,一捆捆包扎著,堆滿了一大桌。昨日上午,阿河(化名)拿著這些硬幣,將其作為案件的調解款給了原告阿正(化名)。阿正全家總動員現(xiàn)場清點,用車才將硬幣載回家。

原告全家動員清點硬幣
沒拿到補償款 租戶起訴房東
中午12時許,蔡女士和一眾親戚,終于把5萬多枚硬幣清點完了。“全家總動員。”她有些無奈地說道。
蔡女士是阿正的老婆,在阿正的委托律師與被告方談妥調解內容后,她代表阿正到法庭,簽收了這5萬多元的調解款。
事情的起因并不復雜。2011年起,阿正向阿河租賃位于豐澤區(qū)的兩間店面,用于經營加工門窗、小五金等。因店面被列為拆遷房屋范圍,阿正被迫停止經營,在與阿河商量后,雙方就補償事宜達成一致。阿河與哥哥阿海于2020年12月26日向阿正出具《拆遷補償協(xié)議》一份,載明阿正跟拆遷指揮部小組協(xié)商店面補償問題(機械設備搬遷費及停產停業(yè)損失補償等)達成協(xié)議,補償金額28596.8元,因阿正有正規(guī)營業(yè)執(zhí)照,加上經營九年時間,符合政府動遷補償條件,阿正與阿河在指揮部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補償金額27000元,二單總計補償阿正55596.8元。政府拆遷補償款全部匯進阿河賬戶,阿河收到錢后再匯給阿正。阿河在戶主處簽字予以確認,同時阿海作為擔保人在該份協(xié)議上簽字確認。
然而,阿河收到補償款后,并未依約支付5萬多元款項。阿正多次催討無果后,將阿河和阿海起訴到法院。

硬幣裝進皮卡車載回
法院成功調解
房東搬來665斤硬幣支付
昨日上午,法院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阿河稱,之所以沒按照雙方的協(xié)議及時給阿正補償款,是因為去年要及時簽訂拆遷協(xié)議,才能更好地選擇以后的安置房,所以不得不答應了阿正的要求,“被他多要了1萬多元。”
但是白紙黑字,誰也耍賴不了。最終,阿河答應給付55596.8元補償款。蔡女士也退了一步,律師費用阿河付2000元,阿正付2000元。
阿河一方表示,要當場支付調解款。眾人等了一個多小時,令人吃驚的一幕出現(xiàn)了。阿河一方竟然帶著一捆捆硬幣走進法庭,當面與法官、蔡女士、律師清點交接。他說這些硬幣合計55000元,其余2000多元用紙幣支付。
“怎么有這么多硬幣?”法官驚詫地問道。
“家里存的。”阿河搬完硬幣已是滿頭大汗。
記者看到,每捆硬幣有10小捆合計500元。
“這么重!”蔡女士拿起一捆,無奈地說道。她立馬打電話求助。不一會兒,她的公公婆婆、小叔子夫婦等親戚帶著塑料袋、麻袋、紙箱趕來支援。大家費了一番勁清點完,才將硬幣裝好搬出法庭。
中午12時10分許,阿正下班后,開著皮卡趕到法庭,大家合力將硬幣搬上車。“這是折騰人,何必呢!”蔡女士70歲的婆婆氣喘吁吁地說道。
據悉,1元硬幣材質為鋼芯鍍鎳,每個重量6.05g,這些硬幣合計約665斤。昨晚,記者與阿河聯(lián)系。他稱,這些硬幣都是家里存的,并非特意從銀行領的,然后以“事情已處理好”為由掛了電話。然而,記者看到,這些硬幣包扎上明顯有銀行的出庫印記。
昨晚,記者與蔡女士聯(lián)系。她說,她有個開超市的朋友,這些硬幣已全部兌換了。(記者黃墩良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