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女士為晉江警方的破案速度點贊
臺海網3月4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驅車1100多公里,一對夫婦被騙8萬多元后,駕車從江蘇趕到晉江報警求助。幸運的是,晉江警方當天就偵破了案件。近日,這對夫婦將一面印有“破案神速 貼心為民”的錦旗送到民警手中。
撒網 嫌疑人主動添加微信
報警人王先生和羅女士是江蘇人,在當地做點小生意。今年2月20日,有人主動添加了王先生的微信,并備注稱有塑料米12噸。因廠里正需要一批塑料米,王先生就通過了對方的好友申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商定以一噸6800元的價格成交,裝卸費用由賣方支付。
隨后,王先生聯系了一輛貨車準備去裝貨。其間,對方通過微信發(fā)來一處定位,位置顯示為晉江永和鎮(zhèn)的一處倉庫。
“騙子比貨車司機先行一步到達倉庫,一到倉庫就給我發(fā)視頻說,他有我需要的貨。貨還沒開始裝,他想讓我先支付一部分貨款。”王先生說。
王先生表示,他曾在網上購買原材料被騙過訂金,為此,他拒絕先行支付部分貨款,提出貨裝好了才給錢。“我們想著,貨車司機是我們叫的,貨裝好了再給錢,就不會被騙。”王先生說,沒想到千防萬防,還是被騙了。
溝通后,對方同意裝好貨再給錢。貨一裝好,對方就催款了。王先生又猶豫著提出等出了倉庫再給錢,而后對方就以不賣了、要卸貨威脅。王先生又提出,把貨款先打給貨車司機,再讓司機和對方當面交接。可對方卻稱,貨車司機不答應。想到貨裝好了,價格還比市場價低不少,王先生“服軟”了,通過微信把81600元貨款轉給了對方。
錢轉了,可貨車司機卻離開不了倉庫,因為真正的貨主稱,他并未收到貨款,車子不得離開。而此時,之前和王先生聯系的人卻不見了蹤影。
王先生想通過微信聯系,但對方消息不回,視頻、電話也不接。
行騙 一噸塑料米虧2000元售賣
被騙了!王先生夫婦趕緊向當地警方報案,在提供了對方的相關信息后,警方凍結了對方的微信支付。
王先生說,凍結當晚,對方又聯系上他,要求解除賬戶限制。王先生提出,要退錢才幫忙解除,但對方就沒有答復。
后來,王先生聯系上真正貨主,才知道該騙子不過是個“二轉手”。貨主賣給對方的價格是一噸8800元,對方竟一噸“倒貼”2000元轉賣。了解情況后,2月22日17時許,王先生夫婦自駕從江蘇南通出發(fā)。24日9時許,他們到達晉江,并向永和派出所報案。
警方經過偵查,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為漳浦男子藍某。2月24日中午,民警在漳浦高速收費站將藍某抓獲。
供認 設下圈套拿了訂金就跑
經查,今年27歲的藍某是詐騙慣犯,他詐騙的方式基本是稱手頭有低于市場價的好貨,有人上套后,他會要求對方先交訂金。只要拿了訂金,他就跑了。
辦案民警許明岳介紹,從去年5月份起,藍某以類似的方式作案7起,既有賣口罩、眼鏡框、防護服,也有賣塑料米。藍某混跡在不少微信群中,一有機會就實施詐騙。
“我會在一些微信群里發(fā)布有貨的消息,價格都低于市場價,有客戶被吸引下單后,我就說要先交訂金,拿了訂金就拖著不發(fā)貨。”藍某坦言,王先生夫婦比較謹慎,他只好去聯系真正的貨主,假裝要購買,讓客戶叫車來載貨,裝好貨拍視頻給客戶看,并催要貨款。只要拿了貨款,他就會失聯。
藍某說,也有不少客戶像王先生夫婦采取報警或者提出要報警,他就退點錢穩(wěn)住對方。
據悉,7起詐騙案件涉案價值達40多萬元。民警耐心做思想工作,最終,藍某的家屬于2月25日退贓1.6萬元。目前,藍某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民警第一時間抓獲嫌疑人,還幫忙追贓,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王先生夫婦特意送來錦旗。
警方提醒,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物品,一定要找正規(guī)渠道,切勿輕信網上不明售賣信息,更不要直接向私人微信、支付寶等轉賬,以免上當受騙。碰到先付款后發(fā)貨、提前收取運費等情況,需仔細甄別,以免上當受騙。(記者 張曉明 黃祖祥 通訊員 莊凌龍 林榕瑩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