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毅將軍祠”為近年重建

《都指揮歐陽公平倭碑》見證歐陽深不朽抗倭事跡
浴血奮戰(zhàn) 舍身殉國
嘉靖四十一年秋冬,經過歐陽深等將領的努力,泉州地區(qū)倭亂稍定。但是北邊的興化府(今莆田市)卻迎來一場慘絕人寰的陷城屠殺事件,此即興化城的淪陷。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糾集大批人馬包圍興化府城。廣東總兵劉顯奉令率兵700余人趕往增援,但因兵力單薄,兵屯江口橋迎仙寨不敢進,便派8名士兵去興化府城聯絡副使翁時器。誰料,這8名士兵在中途全被倭寇截殺。倭寇挑8人換上明軍制服,帶著偽造的公牒前往興化府城。府城守軍不辨真假,讓這8名奸細混入城中。該月二十九日深夜,8個奸細殺死西北角上守城的士兵,打開西門,大隊倭寇蜂擁入城,到處殺人放火。興化郡同知奚世亮、訓導盧堯佐戰(zhàn)死,副使翁時器、參將畢高、通判李邦光棄城而逃。由于倭寇的屠戮,興化全城軍民被殺達1萬多人,有的家庭甚至人丁盡絕,“哭聲連門、死尸塞路”,整座興化城變成了血與火的海洋。
興化府城是明代倭患以來東南沿海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倭寇攻陷的府城。消息傳開,八閩震驚。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李邦珍上疏告急,明廷急調抗倭名將俞大猷任福建總兵,命令戚繼光率浙師援閩。
倭寇攻陷興化府城后,盤踞城中整整兩個月。城中斷糧,尸骸遍地,腐臭不堪,倭寇遂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九日退出府城,在崎頭堡(今莆田埭頭鎮(zhèn)鵝村)結巢。福建巡撫游震得見倭寇陸續(xù)撤出,以為敵方士氣轉衰,為減輕府城淪陷的罪責并挽回顏面,游震得檄令署都指揮僉事歐陽深率兵前往興化剿倭。由于游震得之前屢次保舉歐陽深,對他可謂有知遇之恩,所以歐陽深接令之后,立即準備起兵北上。有同僚提醒他說“莆非信地”,勸他別去。為什么說“莆非信地”呢?這是因為之前種種軍報顯示,每次倭寇進犯興化,都有一些敗類與倭寇內外勾結,或為其耳目、向導,或為其策劃獻計。明代莆田名臣康大和曾在《重建郡治記》中云:“倭寇內侵,土民響導。”更有甚者,一些客兵也成了內奸,在倭寇來臨時,助其毀壞燉臺、墻垣等。如此一來,真是敵友難分、防不勝防。歐陽深對興化府兵有“內鬼”這一情況也不是不清楚,但他還是答曰:“事急不往,非義也!”為了一方百姓,他顯然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剛入興化境時,歐陽深先是屯兵瀨溪,與賊對壘。后探知賊棄城前往崎頭堡,遂入興化城安撫城內黎民,而后繼續(xù)率師東進。當時,戚繼光部隊正在趕往平海衛(wèi),而總兵俞大猷則統兵前去把截??冢乐官量軓暮I咸用?,劉顯亦率部進逼賊巢。歐陽深奉遣應援,由陸路堵截倭寇。當歐陽深率軍來到平海之東蕭時,恰遇倭寇,斬敵首百余級,并乘勝追擊。怎料,倭寇大部隊四下來援,戰(zhàn)況急轉而下,歐陽深所率之部不過千人,被萬余倭寇圍住,敵強我弱形勢十分明顯。部將周冕等人都勸說歐陽深退兵以避其銳。但歐陽深因有檄令在身,高呼:“臨難而退,非忠也!”與部將薛天申、周岳鎮(zhèn)等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殉國?!吨夜?jié)祠記》在描述這場戰(zhàn)役時寫道:“移日晚,(歐陽深)身被二槍,猶手刃二賊而死。”歐陽深在身中二槍的情況下,還手刃倭賊兩名,難怪民國名人曾遒在《桐陰舊跡詩紀·讀歐陽東田殘碑》中稱贊歐陽深“二槍中后殲二賊,慷慨就義真男兒。血灑河山氣沖斗,忠懸日月身騎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