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2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去年底接的外貿訂單,我們加班加點全部按時出貨,終于松了口氣。”近日,泉州市德化縣佳旺達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家往說。
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李家往內心堅定,就像他在多年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對于困難,總要勇敢面對。在實現小康生活的路上,我們當奮斗不息。”他說。
44歲的李家往祖籍永泰縣,他的家鄉(xiāng)洑口鄉(xiāng)紫山村溪里自然村是個偏遠的小山村。初中畢業(yè)后他在家待業(yè)了兩三年,跟著父母做些農活,但一顆躁動的心總是向往著外面的世界,夢想著走出大山。
初中畢業(yè),加上沒有什么特長,外出的李家往一直找不到穩(wěn)定的工作,在晉江兩年多后又回到家鄉(xiāng)。“在小山村一定沒有出頭之日。”李家往空有一身力氣,但有勁沒處使。
“再這么下去,別說虛度了青春,人生也沒了希望。”李家往說,一定要找一條出路。經過一番思考,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學一門手藝。
1996年,李家往到德化縣水口鎮(zhèn)學開貨車跑運輸。那幾年,他看到德化有很多陶瓷廠,很多人從事陶瓷這個行業(yè)。2000年,他懷揣120多元的生活費,只身來到德化城關,為一家陶瓷廠開車。從裝貨送貨等重活開始,到后來在車間整理樣品,幫廠里寄貨、驗貨、送貨等。
“一做就是七年。”李家往說,這七年,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成了家,在德化城區(qū)買了房,和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一樣,過著不緊不慢的日子。
“要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就要有自己的事業(yè)。”李家往說。2008年,他在城后工業(yè)區(qū)租下500多平方米的廠房,做起了陶瓷小工藝品,為一些大的陶瓷公司代工生產,也接外貿訂單。
萬事開頭難。工人工資、陶瓷原料、產品開發(fā)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剛開始一年多,資金投入大,加上訂單量少,公司一下子陷入困境,負債50多萬元。
“人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才能發(fā)現自己的潛能有多大。”李家往說,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在最困難的時候,在好朋友介紹下,李家往接到一批舊樣品加工,之后的半年時間他就還清了所有的債務。
“好在我堅持下來了,如果當時放棄了,就沒有現在的我。”李家往說,有了這段經歷后,他明白了一定要走自己的路,還是要繼續(xù)加強產品開發(fā),多與客戶接觸,多爭取訂單。
此后幾年,李家往的客戶逐漸增長,訂單量也成倍提高。到了2013年,出口額達到800多萬人民幣。2013年9月,他正式注冊了福建省德化佳旺達陶瓷有限公司。
2017年,李家往在德化城東購置了9畝多的工業(yè)用地,建了兩棟廠房,建筑面積達18000多平方米。去年12月,他正式搬到新廠房,并擴大產能。
“現在輕松多了,但還不是放松的時候。”李家往說,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必須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為此,李家往和平時一樣每天早早地到公司上班,經常進車間和管理人員、工人打成一片。“產品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一定要把好每個關口,把最優(yōu)質的產品交給客戶。”
在李家往的用心經營下,公司發(fā)展走上快車道。近3年來,佳旺達陶瓷公司每年納稅額都在300萬元以上,自營出口創(chuàng)匯每年超400萬美元。2017年和2018年,佳旺達被省科技廳授予“福建省科技型企業(yè)”“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yè)”。2019年,被評為泉州市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十佳企業(yè)”等。
“應該感謝這個時代,只要敢于奮斗,生活總會好起來的。”李家往說。
(福建日報 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李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