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華榮一家人都沉浸在木偶雕刻中。福建日報記者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攝
臺海網(wǎng)6月23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 如同許多非遺技藝一樣,蘇華榮制作木偶頭的手藝也是傳承于他的父親蘇清良。作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蘇清良在老家南安市康美鎮(zhèn)梅元村創(chuàng)辦了一家傳統(tǒng)木偶傳習中心,決心將這門經(jīng)歷了數(shù)代相傳的技藝延續(xù)并推廣。
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木偶雕刻的蘇華榮在這一行干了18個年頭,十多項作品在全國、省、市等各類比賽中獲獎。與父輩們專注傳統(tǒng)木偶造型不同,蘇華榮開始對傳統(tǒng)人物形象進行提升改造,甚至將原本定型于色彩的人物神態(tài),通過口、眼、舌、面頰等部件的活動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木偶頭神態(tài)表達。“很多部件的構造是在多年雕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去設想的,有時候一張紙的厚度就決定了活動部件能否順暢運行。”蘇華榮的這些探索得到了父親的肯定,“老爸會告訴我說,在你把技術都學會之后,木偶頭的神韻完全就來自于你對人物性格及歷史的理解。”

蘇華榮為很多傳統(tǒng)人物形象設定專屬木偶頭像。福建日報記者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攝
如今,蘇華榮的兒子也常常跟在他身邊,默默地看著他用錘、鑿在木樁上敲敲打打。“孩子從小就很喜歡這些,我們給他的玩具也與同齡人不同,都是溫潤有質感的各色木偶,他也開始學著用這些木偶表演一些自己想象的劇目給我們看。”
有人說,非遺傳承最具力量的方式就是家庭傳承,而這正是蘇華榮所期待的未來。
(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文/圖)

蘇華榮的木偶雕刻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福建日報記者王毅 通訊員 黃瑜鵬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