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成績:是為了中國羽毛球

1956年夏,為了更好地推動羽毛球運動,國家體委決定在這項運動開展得比較早的福建和上海分別成立羽毛球集訓隊,并將王文教等4人分配到這兩個集訓隊里。于是,王文教來到了福建。
從這一時期到1960年間,是中國羽毛球運動第一次快速發(fā)展時期。王文教等人的歸來,帶回了先進的打法和理念,他們的“火種”開始向更大層面上“燎原”,除福建、上海的羽毛球集訓隊外,廣州、武漢、青島、南京等城市也快步趕上,相繼成立了羽毛球集訓隊。
到1958年,隨著中國羽毛球協(xié)會在武漢正式成立,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成立羽毛球隊,訓練也逐漸走上正軌。這些集訓隊伍均以王文教和陳福壽合寫的有關羽毛球訓練方法(后結集成書名為《羽毛球》)為藍本刻苦訓練。國家體委順勢而為,在此期間連續(xù)舉辦了多次全國性的羽毛球比賽,使得這項運動得到迅速推廣,參賽的運動員成幾何級增多,技戰(zhàn)術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年困難時期,王文教和陳福壽等人由于多年征戰(zhàn),傷病纏身,開始逐漸淡出運動員比賽生涯,轉為專心做教練。所幸的是,此時又有湯仙虎、侯加昌等歸僑運動員相繼回國,迅速成長為中國羽毛球的新生主力軍。

1972年,周恩來總理一紙調令,讓王文教負責組建國家隊,王文教將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和男隊主教練的重擔,扛在了自己的身上,1981年中國加入國際羽聯(lián),在王文教的執(zhí)掌下,中國羽毛球隊先后獲得1982年、1986年、1988年、1990年湯姆斯杯團體賽冠軍。
從那時到退休,王文教真正意義上扮演著“開山鼻祖”的角色,親手創(chuàng)造并見證了中國羽毛球的崛起和輝煌,21年的執(zhí)教生涯,他共獲得過56個世界單項冠軍,9個世界團體冠軍,他帶出的羽壇名將貫穿著中國羽毛球發(fā)展近50載,湯仙虎、侯家昌、韓健、楊陽、趙建華、熊國寶和繼任李永波都是他的弟子,他也因此在1985年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稱號。
2015年,王文教榮獲世界羽聯(lián)終身成就獎,從世界羽聯(lián)會長手中接過獎項時,他說:“我的球員們贏得了好成績,所以這不只是給我,也是為了中國羽毛球。”
如今已86歲的他,仍然在為羽毛球事業(yè)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