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時分,黃秀紅給老伴喂完飯后,才開始吃飯。
單獨撫育兒女 農(nóng)婦撐起一家
家中的頂梁柱倒下了,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到黃秀紅身上。每天,她上山去挖蘆柑坑、割芒草,賺錢買鹽油。早年生產(chǎn)隊時大家分工,耕田是個力氣活,一般都是男的在做。即便后來土地分給個人,一些力氣活也多是丈夫出馬。“第一次喚牛耕地,牛跑了,我一個人坐在田里哭,哭完還是用鋤頭翻了地。”她說。
“當時窮到家里什么糧食都沒有。”黃秀紅說,發(fā)芽長藤的地瓜種子沒什么營養(yǎng)又難吃,但為了果腹,她到田間將地瓜種子挖出,削掉外皮后直接煮湯喝。白天,她到村附近的蘆柑園打工,跟同事們有說有笑。傍晚回到一貧如洗的家中,看著癱瘓在床的丈夫、穿著破舊衣服滿臉黑乎乎的孩子們,她的眼淚刷刷地往下掉。
最困難的那幾年,黃秀紅的娘家也給了她最大的支持。農(nóng)忙時節(jié),娘家的母親、大哥和小妹會過來幫忙一起耕田插秧,父親因為年紀大,就幫她帶孩子。平時,娘家人也經(jīng)常給她送一些地瓜干、干糧??吹剿暮⒆佣炖锎┲屏撕脦讉€洞的衣褲,凍得瑟瑟發(fā)抖,她的兄弟姐妹也主動拿出自家孩子衣服給孩子們穿。由于實在無力撫養(yǎng)這么多孩子,兩年后她將三女兒送給了娘家的弟弟撫養(yǎng)。
擔心拖累對方 夫妻相互心疼
每天,黃秀紅在孩子們幫助下,照顧丈夫的吃喝拉撒。有時,丈夫會坐在床上,透過窗戶遠遠地看到他們在田里忙碌的身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幾個孩子從小就自立自強,跟著黃秀紅一起下地干活。農(nóng)忙時節(jié),孩子們用瘦小的身軀挑著秧苗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有時不小心踩空,整個人連同秧苗都摔倒到田里,渾身沾滿了泥巴,看起來令人心疼不已。而這一幕,恰恰被遠在老宅的丈夫看在眼里,眼淚也奪眶而出。自癱瘓后,他雖然頭腦清楚,但舌頭無法正常說話,只能發(fā)出咿咿呀呀的叫聲。
當晚回到家中,當她準備給他喂飯時,他咬緊牙關,搖頭示意不吃,想把自己餓死,省得拖累他們。“我只能不停地哄他,讓他不要太難過,好好吃飯養(yǎng)好身體。孩子們摔倒沒關系,越摔越耐摔,才能經(jīng)受住生活的考驗,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黃秀紅說,有時她在外勞作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時,他看到了也會心疼得哭起來。
讓黃秀紅欣慰的是,孩子都很懂事,由于家庭情況特殊,幾個孩子都沒能繼續(xù)讀書,只能靠大的照顧小的。大女兒14歲時就上山砍柴,兒子12歲時就會幫著挑柴去賣,回家后還幫著做家務。“只要肯吃苦,什么都會有的。”她說,三個兒子結(jié)婚時,沒有買一樣家具,結(jié)婚時都只有一套新衣服。如今,三個兒子都建了新房子,前年她和老伴兒也在孩子們的勸說下,從古厝搬來新家與孩子們住一起。
“說實話,照顧他三十多年,我其實也怕了,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其實,我知道他也苦,一有外人來,他都在一旁流淚,只要他好好的,我就最滿足了。”黃秀紅說。如今,慢慢老去的她身體大不如前,長期操勞積累,讓她患上高血壓、風濕病等慢性疾病,前年頭痛得厲害的時候,也只是去醫(yī)院拿了一些藥回家吃。
“只要他還活著,我就會繼續(xù)照顧他。等到哪天我先他而去,臨死前我也會交代孩子們好好照顧他。”黃秀紅平和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