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止將愛心傳承下去
令釋向一感覺自豪的是,餐廳的義工隊從最初的8個人,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400多人,共分成了20個小組,每個小組輪流一天。“我們的?;廴仕厥仇^義工群人員一直在增加,里面有夫妻、婆媳、姐妹、妯娌。”
6組組長吳招眼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自從兩年前品嘗了福慧仁素食館的美食后,被這種慈善行為深深觸動到,便主動加入義工隊伍。還帶動了身邊十幾個人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家里就我和老伴,孩子們都在城市,做義工不但可以幫助別人,還可以讓我感覺充實,特別好。”吳招眼說,他住在水頭康店村,每次輪到他們組接班的時候,他就開車帶著同村的義工一起過來。
在餐廳,記者還看到一個半頭銀絲的阿婆,她一直樂呵呵地忙前忙后,從她的精神頭和干勁來看,你完全不敢相信她是一個83歲的老人家。來自水頭的吳阿婆表示義工讓她越做越年輕。
在義工隊伍中,除了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八九歲的孩童。吳麗越說,每到周末,義工隊伍里就有很多孩子的身影,這些孩子都是父母帶來的,他們可以幫忙端湯、盛飯。
“因為公益,婆媳、妯娌關(guān)系而變得和諧。因為老帶小,慈善愛心得以傳承。”在釋向一看來,能夠做到這樣,?;廴实拇嬖?,也便有了意義。
各界捐善款助力素食館辦下去
有義工,讓所有服務(wù)變成無償。但誰來供應(yīng)每天這源源不斷的食材和餐廳里的基本開支?
釋向一說,剛開始的時候,餐廳的所有支出都是來自信眾給予的香火錢。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每日僅食材開銷都要近千元。
正當發(fā)愁時,有信眾提出要在素食館打齋,一下子解決了素食館的燃眉之急。“有些信眾結(jié)婚、孩子周歲等不再選擇在酒店宴請,而是把省下來的錢,打齋給素食館,從而幫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的食材。”釋向一說,現(xiàn)在,打齋成為素食館得以維持的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打齋,不少愛心人士前來用餐,也會自主捐款,一餐成本不到10元,但是他們可能會一下子捐個100元、200元。
釋向一坦言,有了這些愛心人士的支持,?;廴实乃厥巢宛^會永遠地辦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