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繕后的侯龍書院外景
臺海網(wǎng)10月29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青山下,稻田間,一座古書院見證了一段飄著書香的歷史,延續(xù)一方悠久的文脈。
近日,記者驅(qū)車從永春縣城往西北方向一路前行,經(jīng)過一路的盤旋、多次的峰回路轉(zhuǎn),不過30多分鐘,便來到永春縣僅存的至今仍保護完好的古代園林式書院——侯龍書院。
清代園林書院藏深山
侯龍書院位于吾峰鎮(zhèn)侯龍村金字形面的雙髻垅山麓,坐北朝南,四面群山環(huán)抱,風景幽美。占地面積約668.6平方米的侯龍書院由竹園齋和桂軒兩書齋構(gòu)成。據(jù)《桃源潁川石牌侯龍陳氏族譜世系志》記載,竹園齋由侯龍陳氏十三世祖、歲貢生素厚創(chuàng)建。陳素厚,諱國瑛,乳名樸官,字敦明,生于康熙戊戌年(1718年),卒于乾隆戊子年(1768年)。他幼年喪父,慈母鄭氏教育有方且善于治家,“(素厚)甫成丁即建鳳陽堂。且有志于書香,架竹園齋”。
而后的清嘉慶年間,十六世祖陳孝武建桂軒書齋。兩位書齋主人雖差數(shù)輩,卻是書香不斷,一脈相承。民國年間,侯龍村人陳悌懷到福州經(jīng)營茶葉生意,積有巨資,出錢對書院重加修繕,使其池、亭、閣、榭皆備。歷經(jīng)幾代人的努力,竹園齋和桂軒兩書齋組合成一座園林式的書院,便以“侯龍書院”之名傳世。
目前,侯龍書院是泉州市少有的保護完好的清初園林式書院,被列入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侯龍書院還榮獲“第一批福建省水文化遺產(chǎn)”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