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木也可玩出專利產品
難倒大人的問題
他幼兒園就能解決
初見17歲的林子涵,是個戴眼鏡,話不多的斯文男生,但見到他僅用十幾秒就還原一個魔方,再看他房間墻壁上手繪出的各種飛機結構圖、地圖等,記者就覺得:“這孩子不簡單。”
子涵的媽媽鄭女士說,兒子小時候就喜歡玩拼搭玩具,扔一堆積木在地上,他能獨自玩上大半天。平時,子涵看到什么都愛問一句“為什么”,“有時候都快被孩子問焦慮了,畢竟自己不是什么都懂。”鄭媽媽說。
而孩子的“小聰明”也讓父母感到意外。子涵還在上幼兒園時,他們家的老房子準備拆遷,卻遇到個問題,房子是尖形屋頂,需要測量屋頂?shù)母叨?,但是人無法從外面攀爬測量。
父母連著幾天都無計可施,有一次媽媽帶子涵到現(xiàn)場,尚年幼的子涵就說:“用氫氣球就可以了,在氣球上系繩子,把氣球升到屋頂尖角的高度,再測量繩子的長度。”
聽完子涵的話,父母恍然大悟,照著孩子的話做,問題果然輕松解決。
在積木里放磁鐵
“異想天開”成專利
“孩子搞發(fā)明就是在玩。”子涵的爸爸林先生說,上小學后,上課之余,他們也不剝奪子涵玩耍的時間,結果沒想到,孩子“玩出問題”來了。
子涵很喜歡玩積木,但他不局限于拼搭城堡之類的常規(guī)造型,而想用積木拼機器人,但是普通積木沒辦法固定在一起,這時他想到自己的鉛筆盒蓋上有一塊磁鐵,能吸住盒身,于是就問爸爸,能不能把磁鐵放在積木上,這樣就可以把積木“吸”在一起了。
面對孩子的想法,林先生一開始覺得有點異想天開,但不想打擊孩子的想象力,他還是鼓勵子涵試一試。
于是,子涵先是將磁鐵固定在積木上,后面又在父親協(xié)助下,將磁鐵鑲嵌到積木里,這樣,改造后的積木玩具就可以任意拼出各種結構。就這樣,子涵還第一次學到了磁性相吸的原理。
這第一個小發(fā)明,讓小學二年級的子涵在2008年申請到第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小學期間,他又申請到拼圖玩具、一種新型平板打印機、一種無限定邊界三項實用新型專利。
“為想一個東西,他總能忘記吃飯和睡覺,晚上還把自己反鎖在房間悄悄研究。”鄭媽媽說,只要兼顧好學習,對子涵的“閑不住”,父母一直是不阻止,鼓勵支持,讓孩子自由發(fā)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