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
出行之便 且看鐵路之變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 貨運列車為主
泉州鐵路發(fā)展特別晚,歷程也特別漫長,第一條鐵路線為漳泉肖鐵路,1958年開始建,到1997年才建到泉州。
因泉州的石材、瓷磚、煤礦資源豐富,需要運出去,同樣也有外地的貨物運來泉州。此階段泉州鐵路是為貨運服務(wù),并沒有客運列車,只有通勤客車,這是給鐵路職工用的,偶爾服務(wù)沿線如安溪劍斗的百姓趕集。
1998-2010年:僅有兩趟客車
1998年12月1日泉州正式掛牌成立泉州鐵路公司并開通客運,當年12月8日開通到武夷山的火車即K398,至此泉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客運列車。這是泉州走出福建的第一趟列車,而且它還首開全國農(nóng)民工專列,9年運載17萬農(nóng)民工。它是快速旅客列車,屬紅皮火車,有空調(diào)。當時路線是從泉州至武夷山,其間開過至贛州、杭州,2004年4月至2013年9月24日開行武昌線路。因福廈鐵路、龍廈鐵路開通,K398于2013年9月停運。
在這個時期,泉州除了K398外,還有到贛州、無空調(diào)的綠皮火車5218次,這是引進的線路,車輛及車上的列車員等都是贛州的。最早泉州東并沒有車次直達贛州,火車是到漳平,然后由漳平再到贛州,是兩個區(qū)段運行的。5218次列車方便了安溪等山區(qū)交通不便的居民出行,扮演的角色像“公交車”。大約在2006年4月,5218次才到贛州。隨著交通出行選擇多樣化,經(jīng)停泉州的動車越來越多,2014年12月10日5218次列車停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