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五年撿近萬個貝殼,又花一年在自家墻壁上“寫詩作畫”

“螺中樓”內(nèi),隨處可見用貝殼鑲嵌的圖案。
臺海網(wǎng)6月13日訊 據(jù)東南早報報道,很多人喜歡到海邊游玩,在沙灘上撿貝殼。家住惠安縣凈峰鎮(zhèn)墩北村的村民康東來,則花了一年的時間,用自己平時從海邊撿來的近萬個貝殼,在自家墻壁上繪人物、花鳥等,還“寫詩作畫”,把自家的小樓房裝點成一座“螺中樓”。
花五年時間 撿近萬個貝殼
昨日上午,記者聞訊來到墩北村,一聽說記者是來采訪康東來的“螺中樓”,有村民前來主動帶路。
來到康家,只見一幢三層高的樓房外墻上綴滿了各種各樣的貝殼,這些用AP膠、干掛膠鑲嵌在墻上的貝殼,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花鳥、動物等,還有不少詩詞。此時,同樣是慕名而來的游客樓先生、尤小姐等人,正在54歲的康東來的陪同下,參觀這幢被鄉(xiāng)鄰們稱之為“螺中樓”的特色漁村小屋。
康東來介紹,約六年前他就有個想法,想把自己建成多年的三層小樓房,打造成一幢富有閩南特色的漁村“螺中樓”。從那時起,他便利用空閑時間到海邊撿拾各種貝殼。經(jīng)過前后5年的不懈努力,康東來撿拾來的各種貝殼已經(jīng)達到近萬個。在具備了“動工”條件后,康東來于去年買來了AP膠、干掛膠等,親自動手開始打造自己夢想中的“螺中樓”。
用一年時間 給小樓鑲貝殼
為了使“螺中樓”更富特色,康東來先后從網(wǎng)絡、書報刊、連環(huán)畫上下載、剪裁了許多花鳥、人物、動物圖案及詩詞作參考。在隨后的施工中,康東來參照自己最終選中的圖案,將各式各樣的貝殼鑲嵌在墻上,拼成一幅幅圖案。為了讓部分圖案和字畫的色彩更加鮮艷、更有特色,他給一小部分貝殼上了色,涂一些顏料,但絕大部分的圖案和字畫“都是用原生態(tài)的天然貝殼拼成”。
在前后近一年的時間里,康東來用這近萬個貝殼,在自家的三層小樓房外墻及屋內(nèi)一樓的墻壁上,分別鑲嵌了數(shù)十幅圖案和字畫,其中包括他比較喜歡的名言名句,如客廳正中間的一首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