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3月30日訊 據新華社報道,3月2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觀眾在欣賞提線木偶戲《赴宴斗鳩山》。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加大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保護、傳承和推廣,依托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泉州市木偶劇團每年超過400場的文化惠民演出,讓越來越多老百姓了解、喜愛這一古老戲劇。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臺海網3月30日訊 據新華社報道,3月2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觀眾在欣賞提線木偶戲《赴宴斗鳩山》。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加大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保護、傳承和推廣,依托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泉州市木偶劇團每年超過400場的文化惠民演出,讓越來越多老百姓了解、喜愛這一古老戲劇。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中新社太原3月28日電 題:面塑匠人的傳承路:讓“非遺”走進更多人心中 作者 李庭耀 28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間工作室內,40歲的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藝術傳承人王博細心地制作著面塑。和面、上色,手中不同顏色的面團,幾經捏、搓、揉、掀,再用工具刀點、切、刻、劃,塑...
楊偉與面人相伴二十載。 臺海網3月26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面塑,俗稱“捏面人”,作為中國廣為流傳的傳統(tǒng)手工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舊社會的面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xiāng)串鎮(zhèn),做于街頭,成于瞬間,深受群眾喜愛。如今,面塑...
(兩會特寫) 代表帶著“非遺”上兩會:非遺傳承要“動起來”而非“凍起來”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代表帶著“非遺”上兩會:非遺傳承要“動起來”而非“凍起來” 中新社記者 鐘旖 周燕玲 胡遠航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