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舊車站將迎來新生——
“變身”古城旅游集散中心

泉州舊車站周邊聚集眾多小商品批發(fā)商
     臺海網1月9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車站是起點也是終點,四面八方的來車匯聚于此,又從此間駛離,它是貫通城與城之間溝通聯(lián)系的停駐點。2005年7月29日,泉州舊車站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客運生涯,曾經車水馬龍、客商云集的場景已不復存在。今年市兩會,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針對舊車站改造提升問題建言獻策,助力沉寂12年的舊車站迎來新生。
現(xiàn)場走訪 昔日車水馬龍 如今繁華不再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鯉城區(qū)天后路的舊車站,如今這里成了一個較有規(guī)格的貨運市場。泉州貨運快運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黃先生告訴記者:“這里進駐了四五十家貨運商。”
1954年,舊車站建成投用,營業(yè)場地1萬多平方米。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這里的物流和人流開始增多,每天車擠人擁,十分繁華。舊車站初始時以經營短途客運為主,隨著人流量增多,營運班車線路發(fā)展到省內外;營運時間也延長,從早上5時多直到晚上8時、9時還有班車往返,成為泉州地區(qū)主要的公路客運交通樞紐站。
隨著城市發(fā)展,人員流動與交流日趨頻繁,舊車站運力不足的短板逐漸顯現(xiàn)。1990年,泉州汽車站,也就是人們慣稱的新車站投入運營,舊車站的市際、省際長途客運班車業(yè)務開始分流到新車站發(fā)班。2005年7月29日下午6時25分,隨著安溪線最后一班客車駛離,泉州舊車站52年的客運歷史正式畫上了句號。
舊車站的客運歷史畫上句號后,附近店面商家的生意受到影響。記者昨天走訪了舊車站附近的幾家店鋪,多家店鋪稱自早上開門以來,只有兩三位顧客走進店面,更不用說做成生意了。一家文具店的老板賴先生說,以前這里之所以能成為小商品的批發(fā)集散市場,與舊車站就在旁邊,運輸方便有相當大的關系。一些外地來的商家,習慣在舊車站下車,到他們店里進貨,把貨運進站,就可以直接托運走了?,F(xiàn)在,這一優(yōu)勢已蕩然無存。“這里的商圈,隨著舊車站客運的停止,也基本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