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接力照顧盲人發(fā)小 六個春秋書寫人間大愛

徐碧蓮現(xiàn)在是吳澤救的“眼”
臺海網(wǎng)9月13日訊 據(jù)東南早報報道,“他(吳澤救)出生十天后就失明了,沒有朋友。我家那位(指丈夫吳垂挺)是爺爺抱養(yǎng)來的,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朋友。從小這兩人就玩在一起,垂挺給他做二胡,一個拉一個聽;垂挺出去做工,他就手搭在他肩上,一起去。他兄嫂過世后,就沒人照顧他了,垂挺把他接到家里來,管他三餐。兩年后,垂挺突發(fā)心臟疾病走了。我也不能不管他,接著管他三餐。不這么做,我家那位不會安心。”64歲的徐碧蓮說起4年前意外過世的老伴吳垂挺,老淚縱橫。而老伴的發(fā)小吳澤救坐在一邊,吳垂挺生前為他做的二胡放在腿上,雙手緊握,雙腳合并,低著頭,默默流淚,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吳垂挺去世后,徐碧蓮繼續(xù)照顧丈夫的盲人發(fā)小,至今已是第四個年頭。
一個孤兒一個盲人
從小結(jié)伴親如兄弟
永春縣錦斗鎮(zhèn)云路村,是鎮(zhèn)里最偏遠的村子,離鎮(zhèn)區(qū)約10公里。驅(qū)車盤山而上,再走約200米的山坡土路,才到徐碧蓮住的房子。房子是祖上留下的,好幾戶人家共有的古厝。多數(shù)房間已門不蔽戶,徐碧蓮一直住在偏廳屋里,兩個孩子已在外定居。為吳澤救收拾出來的屋子在正廳旁邊。
“我家那位生前也是苦。他爸爸死后,他的爺爺才抱養(yǎng)了他。我還沒嫁過來,爺爺也過世了。他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在這個小村里長大的。吳澤救生出來十天后眼睛就沒了,也沒有玩伴。所以從小兩個人就結(jié)伴玩在一起。”徐碧蓮說,她19歲嫁到這里的時候,丈夫吳垂挺就和吳澤救親如兄弟了。
“我7歲沒了爸,33歲沒了媽,55歲的時候大哥因為肺病過世,6年前能照顧我吃飯的大嫂也走了。我不敢娶妻,自己都養(yǎng)不活,哪里敢娶。”75歲的吳澤救說起自己的不幸一直很平靜,直到說起發(fā)小吳垂挺時,才低下頭默默掉淚。
“他還沒結(jié)婚的時候,常常說一個人不敢睡,叫我過來和他一起睡。我經(jīng)常到田里去找他。他要去外面做工,我也一起去。他一手拉著我,我一手搭在他肩上,慢慢走。我和他一起去,我有飯吃,他也有伴。”吳澤救說,他們從小就玩在一起,干什么都一起。
“他知道我喜歡拉二胡,花了十幾天給我做一把二胡。我拉,他聽。十幾年了,這把二胡還是很好拉。”吳澤救拿著那把二胡,摸了起來。二胡頂部刻著龍頭,手把上還有紋路,看得出是用心做的。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沉淀,更顯古樸有韻味。吳澤救說,他拉的曲目都是從收音機里學的,二胡、洞簫、笛子、嗩吶也是他自己琢磨的?,F(xiàn)場,他為我們拉了一曲,聽得出來是《歌唱祖國》,很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