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比起讓孩子跳級 生活能力更重要
泉州第一中學賴校長認為,跳級不一定有利,要因人而異。如果孩子的智力和心智同步發(fā)展,可以考慮跳級,但這種孩子是極其少數(shù)的。
泉州市實驗小學曾校長表示,此前有個別家長覺得“孩子特別好”,提出跳級申請,學校給學生做心理等方面的引導,權衡利弊后,家長放棄讓孩子跳級。他說,學生在校不僅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跳級可能造成孩子生活和社交能力不足,給孩子帶來負擔。
泉州實驗中學曾副校長不贊成讓一般學生跳級,“除了學習能力,還要考慮孩子的心智,跳級的孩子年齡較小,心智未必跟得上,可能面臨自身難以承受的壓力”。
部門
人性化滿足需求 不禁止也不倡導
泉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jù)《福建省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泉州對學生跳級申請既不禁止,也不鼓勵和倡導,主張學生順其自然發(fā)展,個別特別優(yōu)秀、有跳級意愿的學生,教育部門也不會打壓積極性。
據(jù)悉,泉州跳級的學生不多,“超級兒童”屬個別現(xiàn)象。該負責人建議家長們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免拔苗助長,反而耽誤孩子的學習,“如果孩子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秀,心智成長也較同齡人更快,經(jīng)過申請和考核,為人性化滿足需求,我們也不會禁止。主要從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角度考慮”。(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新聞回顧
華大“小神童”劉晨曦
7歲跳級上初二 19歲碩士畢業(yè)
許多老讀者想必還記得早報曾報道過的華大“小神童”劉晨曦。劉晨曦1989年11月10日出生,7歲時在家里學完了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一年級全部課程,跳級直接上初二;1998年,時值9歲就考上河南省扶溝縣高中;2001年,時年12歲,成為參加全國高考年齡最小的考生,被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yè)錄取;2005年,16歲成為華僑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08年,19歲,被上海一家知名軟件公司錄用。
不過2008年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劉晨曦覺得年齡小反而成了劣勢。面試官不知道他曾經(jīng)是什么“神童”,在考官看來“太嫩”,好在公司注重專業(yè)能力,沒有直接把他的簡歷剔除掉。
說到被媒體廣泛關注的跳級神童,寧鉑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寧鉑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2003年選擇出家為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