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案例
上小學時跳級兩次 如今自稱“泯然眾人”
今年25歲的小董曾是同學們口中的“小神童”,小學里跳級兩次,先是跳過三年級直接讀四年級,后又跳過六年級,離開永春老家被市區(qū)一中學錄取。
“初中時也想過跳級,不過偏科嚴重、英語不好,老師建議多花一年時間打好基礎。”小董說,開始高中學習后,他明顯感到“后勁不足”,畢竟自己比同班同學小兩到三歲,心理壓力大,對課業(yè)確實心有余力不足。小董有些無奈,他用“泯然眾人”來形容現(xiàn)在的自己。
記者從一名學霸家長陳先生的口中得知,他前同事的孫女也曾跳級,從小天資聰穎,待人接物舉止得體,還多才多藝,在小學就跳級過兩次,“聽說她在讀一年級時,二年級的知識就全都掌握,申請考核后直接跳級讀三年級,此后又跳級一次”。小學畢業(yè)后,該女孩因綜合能力優(yōu)秀,被泉州一知名民辦中學錄取,還獲得獎學金,初中畢業(yè)后,她目前在福州一中就讀高一年。

2001年來到泉州,劉晨曦(中)曾到本社參觀
各方說法
家長
不扼殺求知欲 也不拔苗助長
陳先生的兒子今年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他覺得陳舒音的成功跟自身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父母多年的傾力付出及教育分不開,但能做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非常少見,就他而言,對兒子的教育更講求順其自然。
泉州2015年理科狀元鄭妍彥的父親鄭偉強在永春從教30年,他沒遇到過跳級的學生,對于女兒也從沒想過讓她跳級,不過他不反對跳級,“如果孩子有能力又有強烈的求知欲,就不要去扼殺”。
“孩子在不同階段能力不同,不是小學好,就一定高中好、大學也好,何不在孩子好的時候多為他節(jié)約一點學習時間?”說到兒子小董,董爸爸直言“不后悔讓孩子跳級兩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