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 寄望后輩努力 促兩岸一家親
對于泉州的蕭氏宗親而言,被他們尊稱為“萬長宗長”的蕭萬長,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他關注泉州宗親,關心宗族發(fā)展,勉勵后輩,言語中充滿著鄉(xiāng)土情深。
泉州閩臺蕭氏大宗祠籌備委員會主任蕭清乞回憶2009年第一次見到蕭萬長的場景:“那個時候他的公務繁忙,可聽說泉州的宗親到臺灣,還是抽空見我們。這些年來,他不僅關心泉州的蕭氏宗祠,也關注泉州的宗親,見面時總不忘勉勵后輩們?nèi)翰呷毫?,奮發(fā)向上。”
“顧家庭,重視家庭道德,培養(yǎng)子女,做好人,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而建立宗祠,則是我們追念祖先的美好象征。樹有根,水有源,飲水思源。”談到宗祠,談到故土,蕭萬長很是動情,用閩南話與大家交流,他希望通過宗祠及其舉行的一系列交流活動,能讓臺灣宗親與泉州乃至福建的宗親們有更密切的交流與對接,“我相信血溶于水的感情能夠長長久久,堅固不已,宗祠可以作為‘精神堡壘’,本次宗祠活動,就是閩臺手足情、兩岸一家親的最好體現(xiàn)。我會鼓勵臺灣宗親多回來交流。”
交流 參觀開元寺 與古城親密接觸
觸景生情,回憶起多年來積極從事推動兩岸和平發(fā)展的工作,蕭萬長覺得很有意義,“兩岸需要和平,我們是一家人。我退休后的心愿,就是希望為兩岸和平發(fā)展出一份力。”而對于曾經(jīng)是“蕭半城”的泉州,蕭萬長不僅感恩、感動、感謝,也感興趣。
“繼續(xù)深化兩岸交流,需要經(jīng)濟合作、文化交流、宗親交流。”蕭萬長不僅重視宗親交流,也關注文化交流。前晚抵達泉州后,聽說泉州的西街、開元寺集中體現(xiàn)了閩南歷史文化的精髓,蕭萬長當即表示,要從行程中擠出時間,前往開元寺看一看。
大雄寶殿、千年古桑、東西塔……參觀時,他不僅聽得仔細,也問得深入:“大雄寶殿建成這么久了,自然災害對建筑有沒有影響?”
在女兒蕭如婷看來,父親在泉州行程中臨時增加參觀開元寺并不意外,“他一直對歷史、地理、文化很感興趣。這是我們第一次來,一聽到開元寺,他立刻就想來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