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公交港灣內看到,三名“摩的”司機坐在摩托車上等客,一坐就是十幾分鐘。K701、3路、19路公交車經過時,都無法進港。而過往的部分客運班線也都停在該位置上下客,想進港的公交車只能避讓。
在客運中心站東門的公交港灣,由于靠近客運中心站,許多客運班次圖方便,直接在這里下客。據了解,客運班線為點對點運營模式,必須到站后才能下客。未達到站點,均屬于違規(guī)下客。
據悉,公交港灣被出租車、非法營運的私家車及“摩的”等車輛占據的還有北峰路口,金帝花園、嘉信茂廣場站等的多個公交站點。
不少乘客投訴司機不進站
公交車不進港,除了港灣被擠占的外在因素,還有部分司機的因素。昨日8時許,在客運中心站南門位置,有二三十位市民正在等車。這里的港灣式公交站有一個車道的寬度,可多數公交車不進港,有的只停入半個車身,導致后面的公交車也無法進站。
市民張女士說,港灣式公交站利用率不高,有不少原因,比如乘客候車秩序不佳、公交司機駕駛不規(guī)范等。10月17日,有市民投訴稱,當天14時30分,他在后坂街口位置欲搭乘35路公交車。不過,公交車司機過站不進港,一女乘客小跑10多米,司機才停車讓其上車。而他本人也跑上前去,可司機卻視而不見,關上車門揚長而去。記者從泉州公交發(fā)展有限公司獲悉,他們已對該名司機進行教育處理。公交公司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乘客的乘車習慣是由公交車司機來培養(yǎng)的,如果公交車司機能夠按規(guī)定有序進港,乘客也就會站在港灣內等車。”
市民陳先生認為,如今港灣式公交站越來越多,但很多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