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巖前村西北約1公里處,一座石灰?guī)r孤峰兀然挺立。這里就是國內罕見的史前遺存——萬壽巖遺址。
它是一個窗口,讓今人在這里洞察到我國東南沿海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軌跡;它是一座橋梁,架起了海峽兩岸古人類遷徙的線路,并實證了清晰的兩岸同源關系;它更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對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辯證關系的深度思考。
然而,20年前,一聲聲“轟隆隆”的采礦爆破聲,差點將這個彌足珍貴的遺址永遠掩埋。當時對其進行的一場搶救性挖掘,曾是那樣地驚心動魄。關鍵時刻,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終于力挽狂瀾,保住了這一彌足珍貴的遺址。從此,被譽為“南方周口店”的萬壽巖,守住了一份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并開啟了它百年文物工程的嶄新篇章。萬壽巖,成為考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幸運兒”。

萬壽巖全景。劉冬春/攝
炸藥包下保住的“幸運兒”
陽光下,萬壽巖考古遺址公園草木蔥蘢、生機盎然。
“一晃就是20年過去了,每次看到萬壽巖偉岸的身軀還屹立在天地之間,總是不禁感慨萬千。”站在萬壽巖船帆洞洞口,考古專家陳子文依然那么激動。“回想當年的情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幸運!”他說,作為從炸藥包下?lián)尵认聛淼倪z址,萬壽巖是無比幸運的;而自己能在當年參與萬壽巖的考古發(fā)掘,并親身見證這段難忘的歷史,無疑也是幸運的。
萬壽巖是一座孤零零的山體,由石灰?guī)r構成。它因有天然石灰?guī)r礦洞而被古人類所選中,同時又被今人選為礦山而差點毀于一旦。因它的“萬壽”之名,早于它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便說,它被保護下來,既是一種幸運,也是見證奇跡。
20世紀70年代,福建三明鋼鐵廠購得這一地塊的采礦權,并在萬壽巖山體上開采礦石。后來,三明市考古小組在全國文物普查時探訪萬壽巖,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不少以牙齒化石為主的哺乳動物化石。1999年9月,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由福建省博物館等單位聯(lián)合組成的考古隊,開始對萬壽巖遺址3個洞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那時三鋼出于生產(chǎn)的需要,只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時間。”當時擔任萬壽巖考古隊隊長的陳子文回憶,“就是說,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里,我們必須解開萬壽巖之謎,證明它的文物價值。否則,炸山開礦的爆破聲就會重新響起,整個萬壽巖將不復存在。”
面對著“限期破案”的壓力,考古隊夜以繼日地工作著。他們進入船帆洞,在洞口采光最好的地方開展挖掘。10多天過去了,卻一直沒找到特別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大家的心也越來越沉重。后來,在挖到地下1.7米的地方時,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處石鋪地面,鋪地的鵝卵石有著人工打制的痕跡。“這下終于抱了個‘金娃娃’!”陳子文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古學家也聞訊來到萬壽巖察看現(xiàn)場、分析文物。專家們對遺址和出土文物進行充分論證后,普遍認為,萬壽巖應屬于舊石器遺址。文物考古界泰斗、曾參與北京周口店遺址發(fā)掘工作的賈蘭坡先生在萬壽巖遺址的鑒定書上寫道:“這個遺址很重要,必須保護!”
“說實話,雖然萬壽巖證明了它珍貴的文物價值,但當時我們對遺址能否保下來,還是心里沒底。”陳子文說,那些年,許多文物在經(jīng)濟發(fā)展大潮中被湮沒。萬壽巖能否幸免,讓人也揪著一顆心。
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利益的矛盾,一下子擺在了人們面前。
關鍵時刻,2000年1月1日,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對萬壽巖遺址保護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發(fā)現(xiàn),也是國內罕見的重要史前遺存,必須認真妥善地加以保護。
一聲令下,礦山開采工作立即全面停止,危在旦夕的萬壽巖遺址終于保住了。
“一錘定音!這份批示讓所有關心萬壽巖保護的人們吃了定心丸。”陳子文這樣說。更讓他們備受鼓舞的是,習近平在批示中強調: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
“批示強調了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的辯證關系,提出保護歷史文物是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這些觀點,一直到今天,都具有極其深刻的指導意義。”時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長的鄭國珍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