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或因海水富營養(yǎng)化
牡蠣、縊蟶中為何有腹瀉性貝類毒素?
福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邱彬介紹,海洋毒素由有毒藻類通過食物鏈傳遞給藻食性的魚、蝦及貝類等生物。這次被測出含有腹瀉性貝類毒素的牡蠣、縊蟶,可能食用了鰭藻屬、原甲藻屬等有毒藻類。
這些有毒藻類又是如何出現(xiàn)的?邱彬介紹,藻類并非都有毒,在正常海水中,藻類不會大量繁殖。但當大量生活污水、農業(yè)廢水流入海洋,會導致海洋富營養(yǎng)化,再加上海域的其他因素(如溫度合適等)有利于生物的生長繁殖時,藻類便會急劇繁殖,形成赤潮。貝類食用了這些有毒藻類,就可能含有毒素。
□鏈接
何為腹瀉性貝類毒素?
海洋中一些赤潮生物可以分泌腹瀉性貝類毒素,該毒素通過食物鏈的傳遞,會在貝類體內積累。如果誤食了這些貝類,就會引起中毒。中毒的主要癥狀為腹瀉、嘔吐,所以又稱為腹瀉性貝類中毒。中毒者的潛伏期,根據(jù)食用有毒貝類量的多少有所差異。
(海都記者 陳贄超 蔡學偉 李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