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2月6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道 4日,年關將近,邵武市下沙鎮(zhèn)下沙村天氣晴好。午后,村民葉文明的漁網水花飛濺,“嘿!今晚和老伴加餐啦。”老葉迅速抓住一只魚,喜笑顏開。不一會,只見兩條魚在他的漁網里活蹦亂跳,池塘另一邊的小狗也跟著跳躍應和。
(圖為下沙村民葉文明撈魚喜獲豐收。余曉勤攝影)
眼前這個身體健碩、滿面笑顏的老人背后,卻有一段難以忘懷的沉重記憶。
2008年,因患上惡性腫瘤,老葉成為了村里的貧困戶。“我原先以務農為生,哪里經得起一直手術、化療這樣的折騰。”有勞力的村民挑著扁擔盼收成,而他的田里顆粒無收,籮筐里只摞了一堆治病的發(fā)票。不僅家底幾乎被掏空,他還欠下四五萬元的債務。
妻子下地干活,但因患有高血壓暈倒在田里,徹底沒了勞動力,一家人的生活跌入谷底。
2016年,有一天老葉家中來了幾名鎮(zhèn)村干部,“他們拿著一張表,讓我登記家庭信息,包括我得的病、看病花了多少錢、家里收入、支出,問長問短,很詳細。”葉文明回憶到,“有特殊門診卡、有醫(yī)療保險,還安排我到鎮(zhèn)農貿市場做保潔員,他們給我?guī)砹讼M?rdquo;
后來,鎮(zhèn)里還鼓勵老葉種植互葉白千層發(fā)展產業(yè)來脫貧。“村里分我了三畝地,還跟收購的企業(yè)協(xié)調好給了我九百塊錢買化肥、種苗、農藥。我按照技術人員指導的方法去種,十一二月有人來收購,一噸賣一千八百塊錢。”有了致富的“金飯碗”,老葉干勁十足,還重新把自己的魚塘平整了一番,放魚苗養(yǎng)起了魚。2017年,老葉脫貧了。
如今,身體逐漸恢復,老葉的日子也充實忙碌。早上六點半到市場做保潔,午休后,飼養(yǎng)雞鴨,割草喂魚,管護互葉白千層。
臨近年底,老葉算了算賬,去年魚賣了三千塊,種互葉白千層賺了六千塊,農貿市場保潔收入一萬兩千五,一年收入有兩萬一千多元。“能把債還清,還有穩(wěn)定的收入,太好了!”時刻緊皺著眉頭的老葉終于放下心來,“今年疫情女兒們沒法回來,但我們的日子也足夠甜蜜,剩下的魚都留給我們自己吃,年夜飯做一個大餐。”日子越過越好,他再也不用緊巴巴指著池塘里的魚謀生,成為了自己魚塘里的“新承包人”。
老葉的生活欣欣向榮,在下沙鎮(zhèn),像老葉這樣的人還不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下沙鎮(zhèn)黨委、政府制定“一戶一策”的扶貧辦法,鎮(zhèn)村干部走家入戶,力求精準扶貧工作高效有力;同時發(fā)展“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yè)扶貧模式,引導村民種植互葉白千層,走特色產業(yè)脫貧的道路。2017年,全鎮(zhèn)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194人全部脫貧。(來源:新福建 記者 蔣豐蔓 通訊員 洪悅 余曉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