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yè)活了 百姓富了
陽光下,楊源村后山的分站水庫寧靜而美麗。經過悅源湖發(fā)展有限公司這幾年的持續(xù)建設,分站水庫逐漸成為一個風景湖,青山綠水,綠樹掩映,湖邊的棧道臨水而建,為游客們增添了一個觀綠親水的平臺。
“我就是看中了這里的綠水青山。”悅源湖發(fā)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敦好說,“去年,我們結合楊源村‘一村萬樹’行動,流轉了40畝土地種植桑葚、百香果、楊梅和木槿花。目前,我們正在抓緊建設民宿等基礎設施,加快打造湖光山色、農旅結合的休閑觀光旅游。”
站在湖邊的黃林彬接過話茬:“為了支持企業(yè)發(fā)展,村里在水庫周邊謀劃建設‘彩色森林’,現已種植了一部分楓樹、紅葉石楠、紅花櫸木等彩色樹種,目的是提升‘水美楊源,野釣天池’魅力,把這里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網紅打卡點。”
鄉(xiāng)村振興,底色是綠色生態(tài),底子是產業(yè)興旺,既要生態(tài)美,也要產業(yè)興。 “一村萬樹”行動正是楊源村振興鄉(xiāng)村的切入點、撬動點。
“我們村耕地少、林地多,有耕地151畝、林地6495畝。土地是我們最大的短板,而林地則是我們最大的依靠,也是最大的優(yōu)勢。”黃林彬介紹說,楊梅樹是楊源村“一村萬樹”行動的主要樹種,村集體種植了80多畝東魁楊梅。“我們還無償為5戶種植大戶提供楊梅樹苗,與村集體一起規(guī)?;?、集約化種植,實現集體和村民共同致富。”
與此同時,楊源村積極創(chuàng)新“飛地農業(yè)”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與下沙村、屯上村進行合作,飛地種植20畝澳洲茶樹,每年可為村財增收3萬元;與分站村、胡書村合作,成立邵武市下沙鎮(zhèn)富振中草藥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免費為每位貧困戶租賃3畝土地,指導他們種植澳洲茶樹,每年可增收5000元。
“村里送我去福州培訓盲人按摩,幫助我開店?,F在又幫我種樹,真的很感謝他們!”因病致貧的吳振坤剛過知天命之年,談起自己的脫貧經歷,言語間滿是感激。
栽下的是樹,種出的是風景、是財富、是文化,是美好生活。“一村萬樹”美了鄉(xiāng)村,富了百姓,更讓他們看見了未來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