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半,死一半;水一半,火一半;飯吃一半,澡洗一半……我們過著一半的生活,卻有一個共同又完整的目標——為人民服務!”在2020年跨區(qū)域增援江西抗洪救災現場,張曉杰對著鏡頭留下這句話。
“一半的生活”是張曉杰18年消防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就在兩周前,在一次普通的滅火救援中,他再也沒回來。

張曉杰生前照片。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11月26日20時45分,福建泉州晉江市陳埭鎮(zhèn)一工廠發(fā)生火災。27日0時20分,在滅火救援過程中,現場風力突然增大、風向急變,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二站站長助理、三級消防長張曉杰,因火場轟燃被困,英勇犧牲,年僅36歲。
水與火,生與死,張曉杰將一半的人生獻給了消防事業(yè)。
以生命赴使命:“總要有人干這份職業(yè)”
特勤二站樓在泉州消防大院最里頭,是一棟建于1998年的三層小樓。一樓停放著5輛隨時待命的消防車,二樓是集體宿舍,張曉杰的宿舍在靠近樓梯第一間。
12月的南方傍晚,走進宿舍,屋內冰冷。張曉杰生前的軍功章、救援照片、被褥等物品整齊碼放在置物架上。
遺物中最多的是止痛貼。妹妹張敏麗告訴記者,因高強度訓練,哥哥的腰椎、膝關節(jié)損傷嚴重,“他那個腰椎骨是脫節(jié)的,平時訓練的時候把繃帶拉緊,就不會那么痛,再貼上藥膏。”
時隔兩周,特勤二站指導員陳加平再次翻看這些物品、接受采訪時,神情依舊凝重。“他本來是負責后勤保障,開高噴消防車的。到了現場看到火勢沒控制下來,就主動提出‘我是助理,我去’。我們一直很自責,當時就不該讓他進去。”

張曉杰遺物。人民網 陳歡歡攝
在消防隊伍18年,張曉杰參與滅火救援數千起,經驗豐富,而這一次,幾乎所有戰(zhàn)友都想不到,就在“家門口”,卻回不來。
“我哭了一夜。十幾年的救援經歷,讓我不能帶有任何影響救援的情緒,但面對自己的兄弟,我還是沒忍住。”同為特勤大隊的一站站長助理喬巍然,回憶起當天的救援情景,情緒激動。
“我到場后,三樓在著火,當天的風很大、很‘怪’。當時,我在距離火場六七十米外的市政消火栓取水。一陣風過來,都喘不上氣,煙非常濃。”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場風,持續(xù)助燃火勢三個半小時后,引起周邊塑料米堆垛轟燃,瞬間吞噬了戰(zhàn)友。

火災救援現場。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一位是特勤一站站長助理,一位是特勤二站站長助理,同為“拳頭中的尖兵”“尖刀上的刀刃”,并肩作戰(zhàn)5年,心懷一樣的信仰,肩負一樣的責任。
“我跟他,有時候一個眼神交流,就知道對方在想什么。”喬巍然目光堅毅,頓了頓,“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默契。”有時一站、二站隊員一起集訓,兩位“老班長”坐著,可能一上午一句話也不談。
靜默中,他們達成的是“老兵”對“沖鋒在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識。
“前不久他還跟我說,‘總要有人干這份職業(yè),總要有人擔當。你不干他不干,那誰來干?如果非要選擇一個人的話,那就自己吧。’”
11月29日,應急管理部政治部批準張曉杰為烈士。12月6日,張曉杰烈士被追記一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