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家宅,福州的古厝多半承載著主人大隱于市的田園舊夢。
除了實用性,馬鞍墻還含蓄地表露著主人的喜好與夙愿。
所以,如果你看馬鞍墻只是遠遠一看,那你就錯過了它最精彩的部分。
馬鞍墻的靈魂,被賦予在了墻檐下的一幅幅彩繪之中。

福州古厝盛行在馬鞍墻飛翹的翼角處作泥塑,上刻花紋,每一幅都刻畫精致,栩栩如生。
泥塑也稱為灰塑,多以蠣灰為主要原材料,加上絡麻、苧麻等堆塑成型。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小伙伴問了,什么是蠣灰?

嘿嘿,吃炭烤牡蠣時歡快無比,換個名字就不認識了?
蠣灰由牡蠣殼經(jīng)過煅燒生成的。在《天工開物》中就有介紹,將蠣灰和其它建筑材料混合使用 ,可以起到加固和防腐的作用。

福州靠海,這一抹蠣灰,可謂是生長在福州這座濱海城市的先人對這片土地最極致的利用。

馬鞍墻的山墻面及飛翹的翼角,是泥塑裝飾的重點部位。
工匠們在此做足了文章,各種炫技。
比如最為常見的云紋樣。

還比如:
辟邪靈獸,如烏龜、獅子、麒麟和四靈獸等;

馬鞍墻樨頭位置的泥塑
再比如,戲曲故事題材。福州的地方戲曲豐富多彩,其中一些喜聞樂見的民俗故事吉祥寓意多被主人看中,經(jīng)過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融匯到馬鞍墻中去。
小黃樓圍墻頂部的壁畫
一幅幅的彩繪,無不蘊含著居住于此的人們,對幸福美滿的生活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