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畦壟整齊的檳榔芋田。
跟著老羅,記者前往芋田。只見集中連片、齊胸高的芋葉,在曠野中昂然挺拔,葉面綠中透著微黃,冬日涼風(fēng)吹過,四下?lián)u擺。
“檳榔芋種植間距一定要適中,不能太近,一米左右的距離最好。”老羅指著成排待收的檳榔芋說。
“走,挖幾個給你們瞧瞧。”老羅走進芋田,用鋤頭將莖部周邊的土輕輕撥開,然后雙手用力一拔,炮彈般的芋頭便破土而出,他熟練地拿出菜刀,將芋葉劈下,剩下可食用的白嫩芋肉部分便展現(xiàn)在眼前。
“種檳榔芋,要與其他作物輪種,才能保證土壤長期適合其生長。”老羅說。
“芋頭收成后的地塊要輪耕,這樣可以保證土地肥力。”黃定銀接話解釋道。
據(jù)老羅介紹,檳榔芋在每年三月前后下種,生長期十分漫長。種植過程看似粗放,實則精細,里面門道很多。
在7至8個月的成長期,要經(jīng)歷施肥、培土、除草、殺蟲等步驟,每一步都很關(guān)鍵。
幾十年的種植經(jīng)驗,老羅只要到芋田看一眼便知內(nèi)里生長情況。“看根部土壤疏松度,越疏松長勢越好;還有就是看葉面的狀態(tài),葉子太厚、有皺褶就是過肥;葉片薄、顏色黃綠,就是缺肥;葉大莖粗長得高,那就是長勢好。”老羅指著芋葉解釋道。
黃定銀說,老羅這樣的土專家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過長期實踐的檢驗,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簡而言之就是要有良好的水土環(huán)境加上妥當(dāng)?shù)奶镩g管理以及好天氣才能種出一田好芋。
“最怕臺風(fēng)、多雨天氣。”老羅補充道,每年6、7月份是梅雨天氣,要時常去芋田查看排水情況,根莖被水泡久了就會爛了。到了8至10月,臺風(fēng)天氣多發(fā),5至6級的臺風(fēng)能讓芋葉葉面破損,芋頭就長不大了;如果遇到7級以上的臺風(fēng),莖就會被折斷……對于這些,老羅了然于胸。
“今年臺風(fēng)天少,總體長勢不錯,中間也經(jīng)歷了疫病期,都成功度過了。”老羅說,黃定銀等專家經(jīng)常與他溝通殺蟲防疫等知識,讓他能夠更好地管理好芋田。在疫病期,黃定銀每周都要前往芋農(nóng)的芋田實時跟進了解最新的病蟲害信息,以便及時進行防疫,保證檳榔芋正常成長。“疫病需要‘對癥下藥’,如果沒有及時了解情況就進行處理,往往會適得其反。”黃定銀說。
正是在農(nóng)技專家與土專家密切配合下,檳榔芋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