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迎來正式通水五周年的重要節(jié)點。在工程所在地泉州,來自海峽兩岸的各界代表、工程親歷者等齊聚一堂,共同紀念這個“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愿景實現的特殊日子。金門供水工程持續(xù)穩(wěn)定供水五年來,成為兩岸民生領域交流合作的典范、推進福建與金馬“小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工作樣板,為實現兩岸“應通盡通”目標樹立典范。
2018年8月5日,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清冽的晉江水,沿著陸上管道入海,通過海底管道直輸金門,大大緩解金門同胞的民生用水之困,幫助金門度過50年一遇的大旱。
通水以來,福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把金門供水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運營標桿、交流平臺。目前,泉州向金門日均供水量,從最初的0.9萬噸增加到2萬噸,累計供水量達2800多萬噸、累計供水1827天,占金門縣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73%;金門民生用水的地下水取水比例,從通水前的68%降至14.3%。質優(yōu)、量足的好水,從泉州源源不斷流向金門,為當地民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重要保障。
今年2月,泉州啟動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設,為晉江和金門構建“雙水源、雙線路、多調節(jié)”供水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向金門供水水源系統(tǒng)調度和抵御風險能力。項目以供水為主、兼顧水源地生態(tài)保護修復,包括湖庫連通工程、水源地保護工程兩部分,總工期41個月。其中,湖庫連通工程線路總長53公里,擬將晉江市引水第二通道、新安水庫、東山水庫、溪邊水庫、草洪塘水庫和龍湖等進行連通,新建紫帽泵站、新安泵站、溪邊泵站三座泵站;水源地保護工程主要有東山水庫、溪邊水庫、草洪塘水庫水源地保護和龍湖水源地保護兩部分,將對三座水庫和龍湖水源地進行保護和治理。工程建成后,可為金門供水提供更加可靠、穩(wěn)定、安全的水源保障。(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傅央央 張佳孟)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