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劉子陽 以年化固定收益率10%-25%為誘餌,來自浙江的何某在上海先后開設3家所謂的投資管理公司,誘騙投資人將巨額資金交給他“理財”。結果,144人上當,3095萬余元資金面臨血本無歸。
據(jù)介紹,現(xiàn)年40歲的何某是浙江象山人,自2014年8月以來,他先后開設了上海永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豐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北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永騰投資公司、豐溪投資公司及北鑫投資公司),并兼任3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根據(jù)工商資料顯示,這些公司的經營范圍,均不包含可向公眾吸收存款。但何某卻自2014年8月30日起,先后招募了蔣某、葉某、張某及王某等人,分別擔任上述公司的業(yè)務經理、財務、業(yè)務員等職務,非法開展吸收公眾存款的業(yè)務。
2014年8月,何某租借南京西路某號作為經營場所,通過向居民小區(qū)信箱投放理財宣傳資料的方式招攬客戶,以永騰投資公司名義與客戶簽訂借款期限為1至12個月、年化固定收益率為10%-25%的《出借協(xié)議》。隨著投資者簽約資金越來越多,何某的高息承諾很快就變成了在三家公司之間“拆東墻補西墻”的幕后游戲,最終因資金無法填補缺口,他被投資人群起圍堵。
由于《出借協(xié)議》無法兌現(xiàn),感覺上當?shù)耐顿Y者紛紛報案。2015年9月21日,警方分別在永騰投資公司、豐溪投資公司的經營地,將何某等人抓獲歸案。據(jù)其交代,集資款項已大部分用于支付高額利息、歸還債務、支付運營費用等。經司法鑒定,被告人何某等五人以上述三家公司名義招攬投資人217名。非法吸收資金共計4863萬余元。截止案發(fā)時共造成144名投資人損失達3095萬余元。何某表示對上述犯罪事實負有直接的責任;蔣某、葉某、張某及王某均辯稱在案發(fā)前,他們并不知道從事的招攬公眾存款活動屬犯罪行為。法官認為,何某伙同蔣某、葉某、張某及王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設投資項目,再以高息為誘餌,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集資,擾亂了國家金額秩序且數(shù)額巨大,該行為均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經審理,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何某等5人有期徒刑5年6個月至拘役6個月,緩刑6 個月不等的刑期;并處5名被告人罰金20萬元至10萬元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