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云水謠,溪水繞著古厝緩緩流,桂花香飄進長教平安希望小學(xué)時,我?guī)е谝淮沃Ы痰撵みM校門。直到校領(lǐng)導(dǎo)輕聲說“學(xué)校缺體育老師,孩子們鮮少上過專業(yè)的體育課”,這份忐忑忽然有了方向——我竟成了孩子們的“體育老師”,同時兼著課后輔導(dǎo)的工作。


往后五天,孩子們眼里的熱切,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風景。清晨剛進教室,就有小腦袋湊過來問:“老師,今天能上體育課嗎?”課間操時間,他們不用我催促,就整整齊齊排好隊,小眼神緊緊跟著我。沒有專業(yè)運動器材,我們就用粉筆畫出簡易跑道,把舊繩子接起來當跳繩;教跑步姿勢時,我做示范,他們跟著擺臂抬腿,有人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身邊的同學(xué)會笑著幫他糾正,沒有嘲笑,只有滿滿的鼓勵。
看著他們從跑半圈就喘氣,到能跟著跑完一整圈;從玩集體游戲時各自為戰(zhàn),到學(xué)會為隊友加油、幫同伴補位,那份慢慢生長的活力與團結(jié),像暖流淌過心底。我忽然懂了,體育課堂的珍貴,從不是靠器材堆砌,而是靠孩子們純粹的熱情與彼此的扶持。
課后輔導(dǎo)時,有個小女孩小聲問我:“老師,你走了以后,還會有人帶我們上體育課嗎?”我摸著她的頭說“一定會的”,心里卻記下了這份期待。離別那天,孩子們拉著我的衣角送我到校門口,有人塞給我一張畫,上面是一群小人在跑步,旁邊歪歪扭扭寫著“謝謝體育老師”。
走在云水謠的青石板路上,風里還帶著孩子們的笑聲,我對體育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只是拉伸筋骨、增強體能,更是在奔跑與協(xié)作中,幫孩子種下“團結(jié)”與“堅持”的種子。而這份理解,也讓我真正讀懂中國平安“與希望同行”教育公益的初心——平安公益從來不是簡單的物資幫扶,而是為鄉(xiāng)村孩子填補教育的空白,讓他們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擁有完整的課堂體驗,在體育課上釋放活力、學(xué)會合作。

鄉(xiāng)村振興從不是遙遠的口號,它藏在孩子們奔跑的腳步里,藏在每一節(jié)被用心對待的課堂里,藏在平安“與希望同行”的每一份堅持里。我相信,這些在云水謠操場上撒過歡、流過汗的孩子,終將帶著這份勇氣與團結(jié),奔向更廣闊的未來;而會有更多人循著“與希望同行”的腳步,把更多“第一次”的美好,帶到鄉(xiāng)村孩子的身邊,讓更多鄉(xiāng)村操場響起希望奔跑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