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會掉餡餅”,道理人人都懂,但當真正面對“高利誘惑”的糖衣炮彈,你真的能擦亮雙眼,識破騙局嗎?
案例回顧
1、一次誠意的祈福臨近高考,A女士前往寺廟為自己即將高考的孫子祈福,寺廟門口看到有人舉著大大的廣告牌“文昌顯靈,掃碼祈福,不要讓努力輸給運氣”,很多人圍著紛紛掃碼操作,于是A女士滿懷誠意根據(jù)指示掃碼進入了對方公眾號平臺,綁定手機號并輸入密碼進行了支付。
2、一筆劃算的投資之后的某天,A女士接到了××財富投資公司的電話,電話中告知近期高息發(fā)售收益為10%的投資產(chǎn)品,邀請A女士參與,并稱如果三日內(nèi)參與可在10%的基礎上追加0.5%的收益。孫女士將信將疑,但對承諾的高收益怦然心動。隔天,該號碼再次致電,告知投資產(chǎn)品稀缺,希望A女士盡快考慮,同時告知僅需提供卡號、身份證號碼并回復一條確認信息便可參與。A女士禁不住誘惑又覺得提供這些信息沒有什么風險,遂按照其指導進行了操作并回復了對方發(fā)來的一條“確認短信”。
3、一場精心的騙局掛斷電話后,A女士手機就失去了信號。經(jīng)后續(xù)調(diào)查,原來不法分子利用A女士回復短信通過偽基站復制了SIM卡,同時通過掌握的客戶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碼等多項信息,利用手機銀行渠道理財質押貸款9萬元,并將資金轉出,A女士莫名背上了9萬元的貸款。問題來了,A女士只提供了銀行卡號和身份證號,那對方是如何獲得其銀行卡密碼的呢?原來,這還得追溯到最開始的那場祈福活動中,名為祈福,實則一次掃碼,就已經(jīng)暴露了A女士的手機號和密碼,為后來的騙局奠定了基礎。
平安人壽廈門分公司溫馨提醒:
1.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各種形式的調(diào)查問卷,掃碼免費領獎品等活動。
2.不輕信高息理財投資理財應認準正規(guī)金融機構,對自己投資的產(chǎn)品應充分了解內(nèi)容及風險后謹慎選擇,注意防范一切高息理財項目。
3.不透露個人信息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各類網(wǎng)絡平臺密碼切勿告知他人。
4.不回復不明短信不明平臺發(fā)送的短信切勿回復,一切遠程操作手機屏幕的要求切勿理睬。騙子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斷進步,注意防范,不給他們?nèi)魏慰沙酥畽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