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4日訊 2022年京東11.11創(chuàng)造了新的紀(jì)錄,零售購物用戶數(shù)也再創(chuàng)佳績。京東以最實在的價格,最實在的商品和最實在的服務(wù),讓消費者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京東快遞小哥的11.11還在繼續(xù)。
11月11日,北京迎來了首場冬雨,與清冷的天氣比,穿著紅色工服的京東快遞小哥欒玉帥忙得熱火朝天。這天,新華社記者用直播鏡頭記錄了這位“跑得最快的快遞小哥”的獨特11.11。

這位來自吉林集安的小伙子,身材瘦高,顯得格外干練。一步兩階梯,上樓如平地,這是拿著幾件小件快遞上樓的欒玉帥;一口氣上六樓,中間不停歇,這是手拿肩扛米面油的欒玉帥。追了小哥一路,被小哥甩了一路,于是鏡頭里不得不時常出現(xiàn)如下畫面:

拿著攝像機(jī)的記者正懊惱時,一位街坊的“玩笑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他在樓下按完門禁我住三樓就能開門,這時他剛好到門口。”
欒玉帥腿腳勤、能吃苦,自從2017年接觸馬拉松起,他就愛上了這項運動,平時為了訓(xùn)練工作兩不誤,他都是雙腿綁著沙袋送貨。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欒玉帥在2021年北京半程馬拉松跑出1小時10分31秒,拿到“非職業(yè)選手第一名”。
“我們平時每天都得走兩三萬步,大促期間得走三四萬步。”欒玉帥卷起褲管給記者看了看他綁在小腿上的2.5公斤沙袋,“綁著沙袋爬樓梯送貨特別有利于訓(xùn)練自己的耐力。”初冬的小雨淅淅瀝瀝,模糊了他臉頰上的雨和汗。
在廈門,日行四萬步是鼓浪嶼京東快遞小哥胡友亮的日常。鼓浪嶼不通橋,登島的唯一方式是搭船;島上沒有車,一切物資都靠人力徒步拉運。胡友亮配送的區(qū)域是島上最大也是最遠(yuǎn)的居民區(qū)內(nèi)厝澳,從生鮮水果到衣物配飾,從米面糧油到貓糧貓砂,一趟400斤的貨物對他而言不在話下,徒步送貨的他天天“霸榜微信運動”,每兩個月就要消耗一雙鞋。

11月10日晚上8點剛過,鼓浪嶼島上的盧先生便收到了胡友亮送來的一套收銀設(shè)備,為小店的生意再添助力。“鼓浪嶼島上禁止交通工具通行,快遞小哥平時都是徒步送貨,沒想到11.11的商品也能這么快送到!”盧先生在鼓浪嶼島上經(jīng)營著一家閩南甜品手作店,這次11.11,他為店里購入了一套新的收銀設(shè)備,智能的收銀系統(tǒng)將提升小店的經(jīng)營效率。
在杭州西湖畔,京東快遞小哥于永浪徒步送貨的方式在游客看來頗有些“武林高手”的架勢。一根扁擔(dān)橫在肩頭,左右兩個簍子裝著近50斤的快遞,于永浪的眼前,是從寶石山腳往上看去一眼望不到頭的幾百個臺階。扁擔(dān)上山這種苦行僧式的送貨方式,對于永浪來說卻是的爬山送貨又輕松又安全的好辦法,“一開始用抱、用扛的方式都很累,也有點不安全,因為會看不清路。”
“我上過最高的臺階是398個,最密集的一次上山,光一個門店我就用扁擔(dān)挑了三次貨。”11.11的杭州天氣已轉(zhuǎn)涼,但爬山送貨的于永浪還是穿著短袖。寶石山半山腰一家單位,每月都會固定采購米面和食用油,動輒就是四五十公斤的貨物。這個11.11,為了讓于永浪單次送貨不會太辛苦,后廚的師傅都是分了好幾天下的單。“他們都對我特別友善,這些米面我直接送到后廚,大廚們還會拉著我讓留下來吃飯。”

欒玉帥、胡友亮、于永浪,他們都只是京東物流11.11期間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一員。距拉薩市區(qū)200多公里的納木措湖畔,藏族姑娘格桑收到了快遞小哥旦增開車單程三四個小時送來的11.11包裹;海南瓊海官塘村的王婆婆收到了兩天前在北京廣安門醫(yī)院通過京東快遞寄送的處方中藥飲片;家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垂直高度近千米的山頂上的張先生,收到了大田灣營業(yè)部12個小哥合力抬上山的近600斤的家居大件……
今年是京東的第十二個11.11,共有超過30萬一線員工保障全國范圍內(nèi)無差別送貨上門。他們或是徒步、或是騎行或是爬著不一樣的樓梯;他們或是在盤山、或是在戈壁、或是在不同城市的街頭巷尾;他們或是在風(fēng)雪中、或是在艷陽下、或是在高海拔地區(qū)經(jīng)歷著20多度的溫差里……他們奔跑著,守護(hù)著每一件快遞、每一份心意的安全送達(d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