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雄心
根據Dealogic Data統(tǒng)計,軟銀過去10年在全球范圍參與了140多項收購,總金額高達820億美元。比較知名的投資案例是入股阿里巴巴,2006年,軟銀斥資150億英鎊收購電信運營商沃達豐日本公司,2013年收購美國第四大運營商Sprint。
ARM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英特爾。PC時代的霸主英特爾,也曾試圖在移動領域建立起基于英特爾架構的芯片王國,但因為決策的失誤和ARM生態(tài)體系的強大而難以突破,不得不放棄部分移動業(yè)務,今年5月,英特爾公司書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將取消Broxton系列處理器產品以及SOFIA系列部分產品。
ARM的商業(yè)模式征服了移動世界,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平平,總市值并不高。以至于有分析人士認為,ARM很有可能成為蘋果、英特爾等科技公司的收購對象。對于軟銀可能和ARM達成的收購,王艷輝向記者表示,交易對雙方有利,軟銀看中ARM在物聯網領域的拓展空間,而對于ARM而言“軟銀的出價夠高”。
盛陵海認為,ARM的成功在于開放精神,“聯手三星、蘋果、高通、臺積電等一起做生態(tài)圈,分享ARM自己的IP。合作伙伴也認為使用ARM的架構成本較低,因為開放而容易更改設計。”但ARM的發(fā)展也面臨瓶頸,雖然ARM占有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絕對份額,但它的營收只有幾十億美元,而且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在增長較快的服務器領域,ARM并沒有掌控局面。
相對于其他競爭方收購,由此前沒有大規(guī)模布局半導體產業(yè)的軟銀對其進行收購,或許是對半導體產業(yè)、終端產業(yè)震動最小的一種方式。
然而,軟銀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從未掩飾自己對物聯網的興趣。他在解釋這筆收購的時候表示,隨著軟銀積極尋找物聯網的機遇,ARM會成為軟銀絕佳的戰(zhàn)略資產補充和未來增長戰(zhàn)略的核心,這是軟銀所進行最為重要的投資之一。孫正義對機器人同樣癡迷,去年,軟銀的陪伴機器人Pepper已經上市發(fā)售,這一產品來自于過去幾年收購的數家機器人公司。
雖然243億英鎊收購ARM的成本不菲,但如果考慮到未來物聯網的市場規(guī)模以及ARM的先發(fā)優(yōu)勢,這筆交易會在未來帶來巨大的回報。第三方咨詢機構IDC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guī)模將從目前的6000多億美元增長到1.7萬億美元。交易宣布之后,軟銀股價也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收盤基本持平??雌饋?,投資者對這筆交易并不過分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