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藝恩咨詢、界面新聞研究部
再看華誼兄弟的另一個競爭對手光線傳媒。去年以來,光線傳媒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影視制作。這家公司投資過《美人魚》等多部成功的電影,王長田也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未來將堅定做電影發(fā)行的事業(yè)。2016年上半年,光線傳媒以5部電影5.6億元的成績位列民營發(fā)行公司的第三名。2016年中報顯示,當期光線傳媒實現營業(yè)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74.27%;凈利潤實現5.81億元,同比增長216%。專注于影視制作的光線傳媒顯然要比華誼兄弟的“廣撒網”有效得多。

來源:公司公告、界面新聞研究部
一位長期從事影視行業(yè)分析的市場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華誼兄弟每年個位數的收入增長,表明了公司的發(fā)展策略和當下環(huán)境發(fā)生了錯位。“發(fā)行業(yè)務上逐漸被光線趕超,華誼的股價也反應了投資者的想法。”確實,華誼兄弟近年來的業(yè)績表現相當疲軟。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僅為3.58億元,同比下滑39.91%。2016年以來,華誼兄弟的股價已跌去41%。
近些年華誼兄弟大力宣揚的實景娛樂,也就是影視小鎮(zhèn),同樣也是收效甚微。華誼兄弟并未在年報中具體披露影視小鎮(zhèn)投入了多少金額,但是從公司高管公開表示在蘇州主題公園中斥資過億修建蘇州河,可以推測影視小鎮(zhèn)的投入金額之巨。在業(yè)界,影視內容+主題樂園最為成功的模式就是迪士尼。迪士尼樂園有著經過幾十年的經典IP作為基礎并進行開發(fā),而華誼兄弟明年7月份開園的華誼兄弟蘇州電影世界,采取的是《非誠勿擾》、《集結號》、《狄仁杰》、《太極》等四部電影元素,題材的可復制性并不大。
如果實景娛樂不成功,帶來重資產模式下的折舊等費用將進一步蠶食華誼兄弟的利潤。
臨近年末,華誼兄弟今年兩部重頭大戲之一《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很有可能定格在3.9億元。而另一部壓軸大戲《羅曼蒂克消亡史》也即將與萬達旗下傳奇影業(yè)出品的電影《長城》正面交鋒??梢灶A見的是,華誼兄弟將再一次吃到缺乏渠道的苦頭。
對于華誼兄弟這家成立20余年的公司,長期方向性的選擇,或許比短期的財務收益更重要。
華誼兄弟股票將于12月7日復牌,在其停牌的兩個半月內,創(chuàng)業(yè)板指微跌2.13%,申萬傳媒指數微跌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