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張:我要的是一只6個月大的加菲公貓,黃白相間的,他給我寄過來的是一只黑色帶著小雜毛的小土貓,大概才出生一個星期,而且生病了,精神狀態(tài)特別差,當初說的是空運,用保溫箱,實際上收到的就是一個水果筐,上面只墊著一層報紙,當時天氣特別冷,貓的情況不太樂觀。

看到收到的貓和自己訂購的貓有這么大的差距,小張立即就跟賣家聯(lián)系,誰知道賣家卻倒打一耙!
小張:他說是我把貓故意掉包來訛詐他們。
小張只好把這只小土貓帶回了自己家,沒想到,這只土貓在精心照料了兩天之后,還是不幸死掉了。
小張:后來我也在網上了解到,有這種黑心商家,會做那種7天寵物,給貓打一種強行興奮的針,讓它前兩天特別興奮,隔幾天就會狀態(tài)不佳,甚至死掉。
后來的幾天,小張多次跟賣家聯(lián)系,每次賣家的態(tài)度都非常蠻橫,拒不解決。萬般無奈之下,小張只好到附近的芙蓉派出所報警。
小張:這樣的一個情況確實很難受理,我給對方打了錢,對方也確實給我寄來了貓,這兩件事情都是確認的,關于這個土貓值不值這個錢的問題,就不是他們能確定的了,說應該找工商管理局,我投訴之后也一直沒有受理。
受騙經歷驚人相似 大家被同一伙人騙了!
自己勤工儉學好不容易攢下的3230元,就這么打了水漂,小張很是咽不下這口氣。她上網搜索發(fā)現(xiàn),通過58同城網和趕集網購買寵物感覺上當受騙的網友,還不在少數(shù)。
小張加入了一個名為“網上購寵被騙維權小分隊”的微信群,群里有30多位維權網友。
群主小黃的經歷和小張如出一轍——也是在58同城網看到賣貓信息,買主也是自稱在上海,也需要加付530元的檢疫費和押金,當然,最后收到的也是一只用紙箱運來的奄奄一息的病貓。

維權群里的網友經過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大家被騙的經歷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在58同城網和趕集網看到的賣寵物信息,都是收到的是土狗野貓或病狗病貓,而不是當時雙方說定的品種貓狗,有的被騙的手機號碼也一樣,有的是賣家的銀行賬號也一樣,大家意識到,可能被同一伙人騙了。
小張:所在地都在上海,給我們的地址非常接近,但是不在一塊兒,有上海的朋友幫我們去了解,發(fā)現(xiàn)那邊是一片公墓,還有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的營業(yè)執(zhí)照也是假的。
維權群里的網友來自全國各地,最多的被騙6000多元,最少的也被騙了1000多元。
上當后大家都向58同城進行了投訴,雖然很快這些賣家的信息被刪掉了,但是又有一些和刪掉信息高度接近的新的賣寵物信息出現(xiàn)在58同城和趕集網上,只不過換了店名,換了登記電話,換了微信號而已,依然有人落入這個寵物騙局。
《消費主張》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發(fā)生在徐先生、小張和小黃身上的這種寵物騙局,早在幾年前就出現(xiàn)過,不少媒體都曾經報道過。接受采訪的消費者反映,一旦大家上當后向58同城和趕集網投訴,網站也只是將帖子進行刪除,并沒有后續(xù)處理,這也讓騙子們換個“馬甲”后更加有恃無恐。
律師說法:消費者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在消費者找不到騙子的情況下, 為這些不法商販提供信息平臺的網站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多年從事消費者維權工作的邱寶昌律師告訴《消費主張》,58同城和趕集網是分類信息網站,雖然消費者從網站上獲取信息后,是在線下進行交易,但網站是信息的發(fā)布者,而且還將一些信息收費后進行置頂推薦,已經具有廣告性質。無論是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還是《新消法》的規(guī)定,58同城和趕集網都有義務針對賣家的身份信息進行審查登記,否則就要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