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爾多斯隨處可見的爛尾樓。本報記者 劉星攝

銅川鎮(zhèn)的汽車展覽中心,即便是周六,也沒有多少人來買車。本報記者 劉星攝
20多天前,“債務(wù)處理得差不多”的鄂爾多斯商人楊維,終于重新啟用了自己兩年前的手機號,“是時候該干點什么了”。
鄂爾多斯,這個3年前民間集資和房價雙雙崩盤的城市,對當(dāng)年民間集資的清算似乎到了一個節(jié)點。2014年7月,鄂爾多斯女商人寧虹因集資詐騙罪被一審判處死刑。此前,在當(dāng)?shù)囟ΧΥ竺奶K葉女、劉兵也因同樣的罪名被二審判處死刑,目前蘇、劉兩人正等待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復(fù)核。
這兒的人不時會懷念起2010年,那是鄂爾多斯人記憶中最美好的一年,是“干什么都掙錢”的一年。煤價上漲帶來的資金通過遍及全城的民間集資,進入樓市,進而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漲的財富。但維系所有這些的鄂爾多斯房價,卻在2011年進入瓶頸。繼而煤炭價格下跌,財富的大潮退下,只留下一幢幢爛尾樓和數(shù)不清的債務(wù)。
如今,人們不得不學(xué)著與那些要不回的債務(wù)和平相處。曾經(jīng)到處涌動的熱錢,都沉淀在城市隨處可見的停工樓盤中。歷經(jīng)起落,鄂爾多斯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城市化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