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出現(xiàn)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等問題,生產商要負主要責任。之所以進口牛奶頻頻出問題,一方面和澳洲、歐洲的部分企業(yè)對生產質量把控不嚴,導致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有關。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成為各國奶企爭奪的焦點,出口國急于將牛奶輸出到中國,但對貨品的質量檢測把控不嚴。
此外,目前除了部分巴氏奶和高端進口牛奶產品采用了冷鏈運輸或空運外,大部分進口牛奶的運輸途徑還是海運。航運界網航運分析師王海告訴記者,目前從歐洲到中國的集裝箱運輸的運期一般在38天左右,路線也多數為大西洋(地中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亞洲。而在漫長的運輸途中遭遇高溫、惡劣天氣都可能導致貨損。宋亮表示,類似發(fā)霉和包裝不合格等,就是在運輸過程中儲藏不當導致的問題,比如包裝受到擠壓或破損,外部環(huán)境惡劣導致產品發(fā)霉等,也都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