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面對困難時只要充滿勇氣,就可以激發(fā)我們自身的無窮潛力,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克服很多原以為不可能戰(zhàn)勝的困難和挑戰(zhàn)。”4月初,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讀書節(jié)的開幕式上,該校六年級一班的胡孟琨同學向大家推薦《格蘭特船長的女兒》一書,這本書,給了她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閱讀,已經(jīng)是一個高頻熱詞,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都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愛閱讀、會閱讀的人。然而,也有一些閱讀被染上了功利化色彩,變成了學習的附屬品和爭高分的捷徑。
“雙減”前,中小學生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做不完的作業(yè)和考不完的試,對他們來說,閱讀是奢侈的。“雙減”后,時間多了,閱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今天,面對閱讀,老師、家長和學生們有哪些困惑?如何讓閱讀擺脫功利化,讓孩子真正享受閱讀?讓我們走進他們,和他們一起聊聊閱讀這件事。
功利性閱讀會挫傷中小學生閱讀興趣
“希望孩子喜歡課外閱讀的理由是有助于學業(yè)、獲取有益的內容。個人認為讀書陶冶的不是情操,而是寫作文時金句的來源,既然孩子在學習上對題目的理解力處于正常水平?jīng)]有出現(xiàn)過偏差,那閱讀就算了,反正在學校有語文課。”一位網(wǎng)友在關于“孩子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話題下直截了當?shù)匕l(fā)言。
在小學素養(yǎng)閱讀教師黃豆豆看來,這樣的現(xiàn)象在家長中很有代表性:“從家長的角度,會考慮孩子學到了什么,語文成績多久能提升,讀書多了考試閱讀題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做出來。”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也指出,“現(xiàn)在孩子們閱讀長篇小說少,很多孩子在老師或者家長的指導下會閱讀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多半是為了考試。在一些數(shù)字平臺,孩子閱讀甚至只是為了完成打卡,為了排名,這都會對閱讀本身產生一定的異化。”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功利化閱讀大多表現(xiàn)為以提升成績?yōu)槟繕?,把閱讀當作一種備考方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王芳表示,“短期來看可能會見到某些‘成果’,譬如完成了老師或家長布置的閱讀任務,筆記本上寫滿了不知道用法的生詞難句,為了考試時多得幾分囫圇吞棗地做了好幾本閱讀理解題等。但從青少年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功利化閱讀需要慎重對待。功利化閱讀會挫傷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過分追求快讀會使學生變得浮躁,并且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很難培養(yǎng)扎實、全面、體系化的閱讀能力。”
王芳認為,“雙減”政策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功利化閱讀的傾向。學科類校外培訓大幅減少,削弱了裹挾著孩子們超前閱讀的那股力量。“雙減”讓學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時間,讓以興趣為導向的閱讀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