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古風(fēng)手游《江南百景圖》中,將岳飛設(shè)計成袒露上身、手牽羊羔的卡通形象,引起網(wǎng)友公憤。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歷史上,“肉袒牽羊”一直是屈辱求和的符號,一直是被迫投降的象征。盡管游戲出品方給出了解釋,但使用歷史英雄人物作為游戲角色,該人物背后的歷史意義不容忽略和扭曲!歷史不能“游戲”,手游年輕玩家眾多,有關(guān)從業(yè)人員在創(chuàng)作中更應(yīng)當(dāng)對歷史題材心懷敬畏。
下面讓我們翻開歷史,看看都有哪些朝代的哪些人物,曾經(jīng)“肉袒牽羊”,向敵人臣服。
“肉袒牽羊”始于武王伐紂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殷紂王的哥哥微子投降周朝。微子是怎么投降的呢?《史記·宋微子世家》有記載:“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于是,武王乃釋微子。”微子將祭祀商朝祖先的器皿獻給周武王,脫掉衣服,綁住雙手,讓左邊的臣子牽著羊,右邊的臣子捧著茅草,他自己跪在地上往前挪動,挪到周武王面前。就這樣,他被周武王饒了一命。
商朝最重祭祀,周朝也重視祭祀,祭祀祖先的器皿簡直就跟后來的傳國玉璽一樣,是王權(quán)的象征,是國土的象征。微子將祭器獻給周武王,表示所有商王子孫都臣服于周朝。但這還不夠,他還要裸身下跪,還要牽羊捧茅,因為茅草是諸侯用來包裹貢品的,捧茅就意味著繳納貢品;而牽羊則表示自己就是貢品,以后會像溫順的羊一樣,做周武王的奴隸。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攻進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三個月。鄭國君主鄭伯出城投降,《史記·楚世家》是這么記載的:“鄭伯肉袒牽羊以逆。”在這里,“逆”是迎接的意思,鄭伯脫個光膀子、牽著羊,迎接楚莊王。
我們知道,《史記》是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寫的,文字非常精煉。到了魏晉時期,又有許多學(xué)者為《史記》做注解,免得大伙看不懂里面的典故。在“鄭伯肉袒牽羊以逆”這句話下面,魏晉大臣賈逵給了一個注解:“肉袒牽羊,示服為臣隸也。”所謂“肉袒牽羊”,就是向強敵表示臣服,以后會老老實實做強敵的奴隸。
賈逵的注解對不對?當(dāng)然對。因為在魏晉時期,肉袒牽羊表示臣服,幾乎已經(jīng)是當(dāng)時公認(rèn)的常識。
比如說,公元238年,魏明帝唯恐遼東軍閥公孫淵和東吳聯(lián)起手來,派司馬懿進攻遼東。司馬懿率領(lǐng)大軍圍住遼東都城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公孫淵突圍不成,讓兩個大臣出城跟司馬懿談判,愿意五花大綁,主動投降。司馬懿卻斷然拒絕,當(dāng)場砍掉那兩個大臣的腦袋,然后向公孫淵喊話:“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遜解退舍,豈得失禮耶?”當(dāng)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君主還知道肉袒牽羊出城迎接。我司馬懿是魏國地位最高的大臣,親自提兵來討伐遼東,你公孫淵就該肉袒牽羊迎接我,如今卻派兩個老糊涂跟我談判,難道連投降的規(guī)矩都不懂嗎?
很明顯,在司馬懿心目中,投降就得肉袒牽羊,不肉袒牽羊就表示其意不誠。
隨后司馬懿攻破襄平,將公孫淵父子殺死,并且還殘酷地屠殺了城中軍民七千多人,用這些人的尸體壘成了一座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