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成為鄉(xiāng)愁的“活態(tài)呈現(xiàn)”
黟縣古城,即今天的黟縣縣城,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人,1989年躋身安徽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黟縣古城街區(qū)、麻田街區(qū)、郭門后街街區(qū)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qū)。
黟縣古城雖然歷經滄桑,但保存基本完好,輪廓依稀可見,古城核心區(qū)集中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時期歷史建筑,街巷肌理清晰,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
汪躍勝是古城里的“老原住民”,一直住在自家的百年老宅里,在家門口開了一個簡易的小賣部,依靠近幾年當?shù)卦絹碓交鸬穆糜螛I(yè),補貼家用、修繕老宅。“我要把自己家里的老房子保護好,留給我的后代,讓他們一直把它傳下去。”汪躍勝對古城以及古民居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老人的古宅木門上掛著黟縣世界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公布的“黟縣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直街065號宅”的文物登記牌子。在古城區(qū),這些牌子隨處可見。
黟縣全面劃定并公布古城區(qū)內48處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出臺《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工程管理辦法》。秉持“留形、留人、留鄉(xiāng)愁”的保護理念,避免大開發(fā),提倡微更新,實施微改造,盡可能保存古城的原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