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心中痛恨”“舉朝無有知歷者”
  
  文匯報:與梅文鼎交往頗多的還有李光地、年希堯等官員,當時是不是有一個長于數(shù)學與工程的官員群體?
  
  韓琦:這個要從1691年皇帝專門派人去問梅文鼎日影怎么測量說起??滴鯙槭裁匆恢睂θ沼皽y量感興趣,我在《通天之學》這本書里專門講過。簡單地說,1668年他讓楊光先與南懷仁“于午門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這對年少的康熙皇帝刺激很大。而且后來還有置閏問題,在民間造成很大混亂。南懷仁重掌欽天監(jiān)編制新歷以后,說按照舊歷頒發(fā)的歷書,多出了一個月。但要改的話,對契約公牘影響很大,而奉中國正朔的各國也要照改,威信全無??滴跤X得“舉朝無有知歷者”,“心中痛恨”,所以為使自己能明斷歐洲和傳統(tǒng)科學的優(yōu)劣,平息爭論,開始向耶穌會士學習西方知識。
  
  1688年,南懷仁去世,耶穌會派來的法國“國王數(shù)學家”到達北京,還帶了大量法王路易十四贈送的科學儀器。這時候康熙皇帝在科學方面的求知欲達到頂峰,又熱心起日影觀測。李光地這些大臣聽說梅文鼎數(shù)學很好,就專門派人去問他。但問下來又覺得梅文鼎也不是很懂,所以1691年的時候,梅文鼎并沒有被康熙重用。
  
  不過李光地一直在背后推他,讓他把書寫出來,一本一本刊刻。于是就有了1699年《歷學疑問》的出版。1702年,李光地把這本書獻給康熙皇帝,皇帝贊賞說“此人用力深矣”。李光地那時候是直隸巡撫,自己也去學數(shù)學,把梅文鼎聘在身邊學了兩三年。他回憶錄里有個很有趣的故事:說潘耒心太急了,沒把我教會,還說這些問題其實“此一飯時可了者,奈何如此糊涂”;而梅文鼎循循善誘,比較有耐心。李光地把他的幾個學生、兒子也招到保定,這批人后來成為康熙時代蒙養(yǎng)齋開館、編纂《律歷淵源》的主力。
  
  幾乎在進呈《歷學疑問》的同時,在耶穌會士安多的指導下,皇三子胤祉主持了自霸州至交河一度經(jīng)線長度的測量。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要從北京大興機場附近的南苑(以前康熙打獵用的圍場)出發(fā),一直往南,到河北的霸州、交河。梅文鼎曾經(jīng)專門去北京拜訪過安多。安多也是康熙皇帝的數(shù)學老師??戳藴y量,康熙皇帝就想了解三角,然后就研究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里有沒有和三角有關(guān)系的,于是有了1703年的一篇數(shù)學論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論》。
  
  康熙由此提出了“西學中源”說,認為很多歷算知識中國早就有,后來傳到了西方。寫完以后他請周圍一班大臣看,讓他們改。這篇論文還被翻譯成滿文,在避暑山莊、暢春園甚至1705年南巡的時候都在講,后來也跟梅文鼎提及。當然,他重視科學出于興趣和治理國家的需要,但有時候也是為了在大臣面前炫耀自己的西學新知,以此貶低漢人的歷算水平。
  
  文匯報:所以說,大臣也不全然是出于個人的愛好?
  
  韓琦:是的,像李光地愛好歷算,就跟康熙的問對很有關(guān)系。在皇帝面前你答不上來很沒面子啊,況且康熙還會故意說一些很重的話。
  
  1705年以后李光地做了文淵閣大學士,位極人臣。他回北京之后,梅文鼎回了南方。到南京之后,像年希堯這些對西學感興趣的官員,也要為梅文鼎出書。因為被皇帝召見過,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清初最重要的學者都想跟他交往。他去世的時候,康熙委托江寧織造曹頫去安葬,說明皇帝對這事情很重視。三十多年前還曾出土過梅文鼎墓斷碑。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梅文鼎也有詩歌唱和。
  
  這相當于有了皇帝的推動,官員開始支持贊助科學的活動。國內(nèi)外做科學史都有專門研究“贊助” (patronage),如一些貴族或國王對科學、藝術(shù)感興趣,于是從上到下地推動,像伽利略研究望遠鏡、寫科學書,背后都有貴族的支持。
 
																5月12日,來自西藏比如縣的學員格桑才珠(右)向老師請教。 近日,首屆西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杰松達孜”藏歷法培訓班在拉薩開班。培訓班有來自各地的17名學員,培訓歷時20天。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5月12日,學員在沙盤上演算。 近日,首屆西藏自治區(qū)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