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制作:馮娟
3月14日,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天文專家表示,這一說法與古代天文學有關,“龍?zhí)ь^”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象征“龍角”)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觀測天象和判斷季節(jié),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即月球和太陽視運動的天區(qū)部分)的若干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每七宿組成一象,共分四象,也就是: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jié)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東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象征龍角,亢宿象征龍頸,氐宿象征龍胸,房宿象征龍腹,心宿象征龍心,尾宿、箕宿象征龍尾。和國際通用的星座對應來看,“蒼龍七宿”分布在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和人馬座。其中,角宿和亢宿在室女座,氐宿在天秤座,房宿、心宿、尾宿在天蝎座,箕宿在人馬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