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立秋后有“處暑”?
在二十四節(jié)氣歌中,有一句是“夏滿芒夏暑相連”,在小暑、大暑過后是立秋,意味著秋天的來臨。
不過,在節(jié)氣排列順序上,處暑在立秋之后。“暑”有炎熱的意思,那為何立秋之后又會出現(xiàn)一個“處暑”?

資料圖:處暑暑難消,北京依舊高溫。中新社發(fā) 劉文華 攝
王娟說,就歷法而言,一種是“太陽歷”,這個比較準(zhǔn)確,一種是觀察月亮變化,再參考自然界植物生長規(guī)律等制定的歷法,精確度要稍微弱一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立秋之后并不意味著氣溫馬上降低,會有一段時間天氣仍然比較炎熱。”她提到,往往要到白露前后,人們才能感受到秋天比較明顯的涼意。
結(jié)合歷法來看,處暑就在立秋和白露兩個節(jié)氣之間。暑有炎熱的意思,從字面意義上看,處暑就表示“出暑”,時間一般也在三伏天的末尾,意味著炎熱的酷暑將要結(jié)束了。


 
          


